各地各部門合作 助力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
“學生需要的,就是我們努力提供的”
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人。面對嚴峻複雜的就業形勢,各地各部門密切合作、集聚資源,通過精準掌握高校就業“基本盤”,全面提升人崗配備“精準度”,就業創業服務指導“全方位、全程化”等努力,助力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人,同比增加35萬人,總數再創歷史新高。面對嚴峻複雜的就業形勢,各地各部門積極集聚社會各界資源,保障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各高校全方位調研學生髮展需求,精準掌握學校就業“基本盤”,有針對性地推送崗位,全面提升人崗配備“精準度”。
廣大高校輔導員作爲實現學生就業創業服務指導“全方位、全程化”的主要力量,不斷創新和改進工作方法,用科學的就業觀念爲同學們打開求職思路,用專業規劃爲同學們尋找發展路徑,用崇高的理想引導同學們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用貼心細緻的服務助力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全面保障
貫徹落實“穩就業”“保就業”
3月中旬,江蘇省2021屆高校畢業生“百校千場萬崗”就業促進行動啓動儀式在河海大學舉行,江蘇“服務發展促就業”2021屆畢業生投身國家戰略專場招聘會同時啓動。
“在畢業生總量壓力、全球疫情持續、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三大因素影響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胡建平介紹,“今年就業也有利好,一是經濟穩步回升注入新活力,二是地方引才熱潮催生新機遇,三是創新驅動激發新引擎。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江蘇經濟加快恢復,將爲今年畢業生釋放大量崗位需求。”
據介紹,此次就業促進行動的招聘活動主題豐富,其中包含引導畢業生到國家重點領域、重要行業和重大工程就業,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和新興領域就業的“服務發展促就業”系列專場;有與相關省級單位合作的“關愛重點羣體就業”系列專場;有爲吸引高校畢業生留蘇就業,聯合省內13市共同舉辦的“就業創業在江蘇”系列專場。根據該中心面向畢業生搭建的智慧就業平臺統計,今年以來共發佈招聘崗位數達96.4萬個,同比上升49.7%。大力舉辦招聘活動的同時,還開展了以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爲重點的主題教育活動,引導畢業生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新徵程。
據瞭解,各地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多部門密切合作,保障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
精準對接
全方位瞭解需求,全程化跟進指導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就業創業工作暨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信思金以“強信心 暖人心 守初心 感恩奮進促就業”爲題,介紹了畢業生就業相關工作。
據瞭解,武漢理工大學黨委落實就業“一把手”工程,強化就業工作“一盤棋”思想。學校發揮校友、班主任、專業老師等多方力量拓展就業渠道,挖掘就業資源,確保學校抓就業主體不缺位、責任不缺失、擔當不掉隊。同時,全方位調研學生髮展需求,精準掌握學校就業“基本盤”,分專業、分區域、有針對性地推送崗位,全面提升人崗配備“精準度”。依託“24365”“國聘行動”等信息平臺,開展網上宣講會、網上雙選會、網上籤約等“雲服務”,確保渠道暢通、校企聯通和信息互通。
同時,學校積極打造“全程化”生涯教育體系,針對畢業生就業各環節進行全程化跟進指導,實現低中高無縫銜接、簡易難層層躍升。秉承“有利於學生成長成才、有利於用人單位招賢納才、有利於學校可持續性發展”的就業工作理念,建立“前置性”就業幫扶和“延伸性”就業服務機制,準確掌握家庭經濟困難、求職困難、身體殘疾等畢業生的具體情況,儘早開展前置性、針對性、個性化幫扶。
加強引導
2020年6月,共青團雲南省委、雲南廣播電視臺、雲南大學、雲南省學生聯合會共同推出“你好,大學生!”融媒體思政欄目,每週五晚直播。爲助力大學生就業,欄目專門開設“就業直通車”,用生動鮮活的方式對大學生開展就業觀引導、就業技巧傳導、就業政策解讀。
作爲該欄目的發起人,已任專職輔導員8年多的雲南大學輔導員朱丹說:“學生需要的,就是我們努力提供的。”“你好,大學生!”已連續兩年開展基層就業的專題直播,邀請了西部計劃志願者、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支教團的年輕人來分享他們的基層工作故事。在收看直播後,就有云南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屆畢業生報名了西部計劃,把個人理想與祖國需要結合起來。
在各地、各高校、廣大輔導員的積極引導下,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主動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光彩,江蘇海洋大學2016屆畢業生王海洋就是其中一員。
2009年12月,王海洋響應國家號召在校入伍,成爲一名大學生士兵。在部隊中他敢於吃苦、勇於奉獻,成爲連隊尖子兵,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風采。2016年7月,王海洋在復員返校完成大專、本科階段的學業後,恰逢江蘇高校內開展大學生專招工作。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他義無反顧地再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來到西藏貢獻力量,從事精準扶貧工作,成爲吞巴鎮扶貧工作的排頭兵。之後他又因爲表現優異,被抽調到尼木縣,負責開展健康產業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統籌工作。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重點在於發展特色產業。在充分調研吞巴藏香產業後,王海洋動員遠在家鄉的女友來到西藏自主創業,經營一家藏香藥材店。他將與自己結對的建檔立卡戶達珍吸納到該店實現了轉移就業,每年爲其增收2萬餘元。
隨着電商時代的來臨,王海洋鼓勵女友嘗試開起了網店。銷量迅速增長,小店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兩名年輕人在政府的幫助支持下,組織電商培訓,培養更多的本地電商從業人員,帶動羣衆增收致富。如今,構建現代藏香產業體系,讓更多製作戶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這對年輕人躊躇滿志,“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輸血到造血,我們任重而道遠。”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同王海洋一樣,全國還有許許多多的高校畢業生,踊躍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幹事創業,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記者 趙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