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學的本土語言長輩聽不懂 全教產指這政策已淪爲鬧劇

教育部在中小學推動本土語文課程必修。(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9月起本土語言課程在各高中職如火如荼展開,但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今表示,這政策未做好完善師資、課程安排、妥善規畫,尤其當課本的閩南語字連閩南語流利的家人長輩都看不懂,或者有學生反應在校學習的本土語言,長輩聽不懂,本土語言課程已被戲稱爲一場鬧劇。

依據高中生的反應,目前本土語言授課老師多爲原校其他科目之教師,這樣的課程真能夠系統性教導學生本土語言嗎?此外,讓學生依其自身母語來選課,必面臨師資不足、成本過高,但若只開設當地常見之本土語言,可能又讓其他族羣之學生無法學習到自身母語,喪失本土語言課程原先之美意。

全教產理事長林碩傑表示,目前只有2學分之高一本土語言課程的教材並不實用,本土語言課程應注重聽與說,不該讓考試降低學生之學習意願、不該過度注重書寫、不該變成一堆音標和奇怪的繁體字,而是應加強於生活中之應用,如果生活上完全用不到,那就算上完課、學了也無實際價值。

林碩傑說,語言類課程所需要的時間遠超過兩學分之課程內容,但高中生又要面對各次段考、學測之負擔,恐無法抽出更多時間練習該項語言,勢必會壓縮到有限的自主學習、探索時間,學生壓力大增、負擔過重,也會對本土語言失去興趣。

林碩傑指出,目前本土語言設爲必修,許多學生只會應付了事,淪爲表面工夫,已有許多師生認爲必修改爲選修較合宜,也可適時提供更多選修本土語言之誘因,或許會更適合。

林碩傑表示,教育部不應急於實施此政策,因爲培養優秀之本土語言教師比快速通過教育政策並施行來得重要。教育部應該檢討兩學分的本土語言課程是否真的有達到推廣的效果,或是要繼續用無效的教學方式來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