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預製菜真的靠譜嗎?
中國日報12月29日電(記者 李佩宣)近年來,預製菜因其方便快捷逐漸在餐飲市場上走紅,但網民們對於預製菜褒貶不一,預製菜是否如評論裡說的那樣,在背後增加了很多"科技與狠活"因此美味卻有害健康呢?近日,記者跟隨2024年"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河南主題採訪活動走進河南華昱控股有限公司就預製菜生產情況進行調研走訪。
國家農產品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預製菜專業委員會執行專家鄒建表示,預製菜其實食品安全程度很高,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預製菜採用物理方法而非化學方法進行加工處理。據鄒建介紹,華昱等預製菜企業目前主要通過物理的手段來提升產品品質。未來科研界也會進一步研發磁場,微波、超高壓、靜電場、電場耦合等物理手段來對產品提質保鮮。
二是食材新鮮。鄒建介紹,華昱等預製菜企業是直接從養殖場獲取生豬等原材料,經過快速處理就可以搬上餐桌,十分新鮮。
三是華昱等預製菜企業生產受到相關部門監管,嚴格遵照食品安全和工業化加工體系要求。據鄒建介紹,當前預製菜質量標準、生產過程標準、質量安全通用標準、預製菜包裝標準及預製菜服務評價管理等標準相較於普通食品標準要求更高。
鄒建表示:"不可否認的是,像常溫溫區的產品我們會採用無添加的高溫方法進行殺菌處理,但是實際上營養流失是非常多的。而冷凍溫區的話,我們也很少使用添加劑尤其是防腐劑,但是冷凍解凍的過程也會造成很大的營養流失。"
鄒建表示,爲了降低營養損耗,我們未來會加強短保質期冷鏈研究建設,努力爲消費者提供短保質期的產品,實現產品"早晨加工,晚上上桌"的目標,讓消費者吃上更新鮮有營養的食品。
對於國內出現有關預製菜的各種各樣的聲音,鄒建引述了曾和他一起開會的歐美專家的話,"中國目前出現的預製菜的聲音是西方在幾十年前都經歷過的聲音,而隨着產業發展以及越來越多的信息披露,西方消費者對預製菜的瞭解也越來越多,現在也就更能夠接納預製菜作爲日常餐品了。"鄒建表示,目前中國的預製菜產業還處於歐美國家的初級階段,所以中國要堅定信心,提高產品質量,同時要加大信息披露,增進民衆對預製菜的瞭解與信任。
鄒建介紹,與中國不同,歐美日韓羣衆已廣泛將預製菜作爲日常餐食。尤其像已率先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日韓,鄒建觀察到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在工作,因此沒有時間每天做菜做飯,所以都是吃預製菜。
鄒建介紹,中國預製菜與歐美預製菜不同的地方在於,歐美的預製菜大多是簡單的料理,以冷餐爲主,例如將一些牛排進行簡單的入味增香就速凍了起來。但中國菜會採用煎炸悶炒燉煮等多種料理方式,中華美食也有18000多種,所以中國預製菜的工藝更復雜,擺在我們面前的路可能更長。
鄒建介紹,預製菜的發展將會大大促進三產融合、鄉村振興。他以河南華昱控股有限公司爲例,該公司以"自然產業鏈,自然好產品"爲經營理念,帶動農民工就業25萬左右,每年聯農帶農收購養殖合作社的生豬約5萬頭,實現從養殖到屠宰、加工最後到上餐桌的整條產業鏈。鄒建表示:"如果華昱模式能進一步推廣,這樣我們整個鄉村的力量就抓起來了,就能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
來源: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