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人的情緒也會“中暑”

本報記者 李靜

進入三伏天以來,不僅氣溫節節攀升,人們的情緒似乎也迎來了“高溫挑戰”,近期,多名市民出現了“夏季情感障礙”,即“情緒中暑”。炎炎夏日,市民該如何給自己的情緒“降溫”呢?本報記者爲此進行了採訪。

高溫天五旬市民“情緒中暑”

醫生:16%的人可能中招

近期,年屆五十的王阿姨因持續半月的身體不適與情緒變化,踏入了蘇州市吳中區精神衛生中心的門診室。精神科副主任醫師韓月萍接診後,深入瞭解了王阿姨的病情。原來,王阿姨近期頻繁感到睏倦不堪,身體疲乏無力,儘管時常打哈欠,卻難以安然入眠。情緒上,她變得易怒且煩躁,常常爲小事動怒,心神不寧,記憶力也明顯減退,時常忘記事情。更令人困擾的是,她總感覺身體各處都出現了不適,然而經過多次身體檢查,均未發現明顯異常。在輾轉了多個科室之後,王阿姨最終來到精神科尋求診斷,希望能找到問題所在。韓月萍爲王阿姨進行了全面評估與診斷,認爲王阿姨所患的是典型的“夏季情感障礙”,又稱“情緒中暑”。

“王阿姨的情況並非個例。”韓月萍介紹,夏季情緒波動大的現象在正常人羣中並不罕見,據相關數據統計,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情緒中暑症狀,患者以煩躁、易怒、低落等情緒問題爲主要表現。

人的情緒與外界環境緊密相連

高溫高溼成爲情緒調節的隱形挑戰

韓月萍進一步解釋,“夏季情感障礙”,亦被稱爲“情緒中暑”,是一種季節性情緒失調現象。人的情緒狀態與外界環境條件緊密相連。當人體長時間暴露於高溫高溼的環境中,特別是當氣溫攀升至35℃以上、日照時間超過12小時且空氣溼度高於80%時,這樣的高溫高溼環境會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產生不利影響,導致情緒更容易失去控制,波動大,出現煩躁、易怒、低落等情緒問題。

“情緒中暑”會有哪些症狀表現呢?韓月萍表示,一是情緒煩躁不安,患者往往因瑣碎小事而大發雷霆,內心紛擾不寧,難以保持平靜,有時連簡單的任務都無法集中精力完成,整日恍恍惚惚,甚至出現記憶力減退,頻繁遺忘日常瑣事;二是心境持續低落,患者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情緒消沉,對曾經熱愛的活動或愛好失去興趣,對家人、同事及工作的熱情也顯著減退。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緒低落在早晨時可能相對較輕,但隨着時間推移,尤其在下午和晚上會變得更加明顯,這與典型的抑鬱症患者症狀有所區別;三是行爲上表現出“懶散”狀態,患者因持續的疲勞感而不願活動,部分個體甚至可能出現行爲上的古怪或固執,反覆重複某些日常動作,尤其是在老年人羣中更爲常見。

給情緒裝上“空調”

醫生送上“降溫指南”

面對“夏季情感障礙”的威脅,我們該如何有效應對呢?韓月萍表示,市民應該掌握有效的自我調節方法,爲情緒適時“降溫”,以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寧靜。

首先,市民應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在炎熱的夏日,保持內心的寧靜尤爲重要。

市民不妨嘗試聽一段悠揚的輕音樂,讓旋律帶走煩躁;閱讀一些輕鬆幽默的小故事,讓笑聲成爲情緒的解藥;或是親手栽培幾盆綠植,觀察它們每日細微的變化,感受生命的力量,這些都能有效緩解緊張情緒,帶來心靈上的清涼。

其次,良好的睡眠是情緒穩定的基石,夏日保證充足睡眠至關重要。睡眠不足會加劇情緒波動,長期失眠更會削弱免疫系統。因此,市民應儘量避免夜間熬夜,合理規劃作息時間,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時,午間進行短暫的休息也是緩解疲勞、恢復精力的好方法,有助於保持一下午的精神狀態。

再次,合理的飲食同樣不可忽視。在炎炎夏日,市民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減少辛辣、油膩和生冷食物的攝入,以免加重身體負擔,影響情緒穩定。多吃新鮮蔬果,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和營養,保持身體機能的平衡。

最後,適當運動也是調節情緒的有效途徑。在早晚氣溫相對較低的時段,可以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舒緩的運動方式,讓身體在運動中釋放壓力,產生愉悅感。若條件有限,也可選擇室內進行簡單的活動,如靠牆站立15分鐘,這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能幫助集中注意力,提升情緒管理能力。

總之,面對炎熱的天氣,市民應積極採取自我調節措施,從心理、睡眠、飲食和運動等多方面入手,給情緒裝上“空調”,保持身心的健康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