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不榨油只做腸胃藥 小學生勇闖橄欖山探究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工隊日前赴新化橄欖山,進行橄欖專題探究課程。(李宜傑攝)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志工隊日前赴新化橄欖山,進行橄欖專題探究課程。(李宜傑攝)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志工隊日前赴新化橄欖山,進行橄欖專題探究課程。(李宜傑攝)

師生返校後,動手製作糖漬橄欖,寓教於樂。(李宜傑攝)

學生紛紛秀出太平洋橄欖(左起)、尖仁橄欖、錫蘭橄欖、油橄欖等。(李宜傑攝)

「橄欖山的錫蘭橄欖用來做腸胃藥!」因爲網路上的這句話,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志工隊日前赴新化橄欖山,進行橄欖專題探究課程,師生至果園採摘橄欖製作糖漬品,指導老師也購買了製作蜜餞的尖仁橄欖和榨油的油橄欖,學生才驚呼,原來對橄欖有這麼多「誤會」。

南大附小老師張景傑帶領學生到曾被日軍種滿橄欖樹的新化橄欖山探究,張景傑指出,這種杜英科的錫蘭橄欖,當時被用來做軍隊的腸胃藥,果核兩端較爲圓鈍,與用來製作蜜餞的橄欖科尖仁橄欖不同,兩者是不同科的植物。師生也來到一座私人果園,採摘錫蘭橄欖與太平洋橄欖,返校後製成糖漬橄欖。

漆樹科的太平洋橄欖又稱莎梨,放入滾水中,不久就從綠色轉爲橄欖綠表皮也會裂開,裝瓶後再加入二砂糖甘草片梅粉,放入冰箱3天后,就會變成美味的糖漬太平洋橄欖。學生宋得軒說,回家後還要漂水6小時繼續製作糖漬錫蘭橄欖,今天學到2種糖漬橄欖的方法,收穫滿滿。

張景傑還特地買了西班牙進口的綠橄欖和黑橄欖,這種木犀科的油橄欖,纔是製作橄欖油原料,青澀時呈現綠色,成熟時轉爲紫黑色。學生李芃臻說,我以爲剛剛吃的蜜餞橄欖,是用來榨橄欖油的,原來是完全不同的果實啊!

張景傑表示,果實外型像橄欖形就易於被命名爲橄欖,實際上可能是不同的植物,透過這次橄欖專題探究課程,讓學童分辨各種橄欖的功能,並比較其差異小朋友都成爲橄欖小達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