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一開始就輸了?專家看後劉德音時代:臺積電需要「這種人」

楊應超表示,臺積電跟美談判,在一開始就落入下風。(示意圖/shutterstock)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期無預警宣佈即將退休,讓各界相當震驚。臺積電表示,下屆董事長將由總裁魏哲家出任。前巴克萊銀行首席分析師楊應超表示,臺積電赴美投資在一開始談判就輸掉了,當前需要的是像創辦人張忠謀這樣的角色,知道跟美國打交道的眉角,瞭解美國文化脈絡的人。

據《中評社》6日報導,楊應超在接受該媒體專訪時稱,臺積電擁有核心技術,理論應該是老大,對美國具有談判優勢,但現況是「被美國牽着走,完全不合理」。楊強調,臺積電的美國廠生產產品成本高,不談做一個賠一個,但生產的越多,臺積電毛利就稀釋的更嚴重,加上美國廠面臨缺水、缺電、缺工、美國政府的補助也遲遲沒有下文的情況,因此這時候要改變策略,換董事長是最好的方法。

楊應超認爲,臺積電以更換董事長爲理由,不管做出放慢美國部份投資腳步、或是針對美國補助都是一個好的方式。不過楊也提到,現在臺積電相當需要一個如創辦人張忠謀的人,並指出臺積電當前的高層不是不好,不過多數皆爲科技背景,欠缺國際政治與政治公關法律談判分析的長才,不理解美國文化,都配合美方想法,「這完全是錯的」。

另針對臺積電宣佈劉德音將退休的公告,楊應超則說到,臺積電應該不會明確表達,「該安排是針對公司對美投資」,然而劉德音下臺看起來就是如此。他也揭露,就自己的瞭解,臺積電和美國的談判甫一開始就相當吃虧,才造成當下的局面。

楊應超還以韓國三星跟Intel做例子,他們都會花很多錢遊說美國會議員,獲得美國政府幾千萬或上億美元的補助,並獲得很好的回報。至於臺積電的美國投資計劃若要改變方向,楊應超預判,美國一定會給出壓力,但臺灣也不能全部都說好,最好的方式是全部撤回,但不太可能;只能選擇次佳的放慢投資進度,並跟美國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