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率先出招推動家政服務職業化

原標題:着眼技能提升、權益保障等內容,七部門聯合出臺十二條措施(引題)

我省率先出招推動家政服務職業化(主題)

福建日報訊 (記者 趙文娟) 近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七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加強家政服務職業化建設的十二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旨在破解家政行業現存難題,提升行業職業化、規範化水平。據悉,我省是全國率先出臺推動家政服務職業化系統性方案的省份。

據行業協會測算,目前全國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約3000萬,實際需求超過5000萬;我省家政需求約50萬,實際從業人員僅21.3萬。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指出,當前家政行業面臨職業化程度低、服務標準缺失、勞動者權益保障不足、職業認同感不強等困境。《措施》圍繞提升從業人員素養、促進家政服務就業、維護行業合法權益、推動行業規範發展、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等五方面破解行業難題。

《措施》把“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放在首要位置。將家政從業人員培訓列入福建省技能提升爲民辦實事項目,明確從業人員崗前培訓、技能提升、技能競賽、技能等級評定等方面相應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創新推出“項目制培訓補貼”模式,獲培訓合格證書者,每人每學時補貼不超25元,最高80學時;參訓人員取得家政類相關職業證書並在半年內就業的,按每人300元~600元補貼培訓單位。爲推動技能培訓專業化和規範化,今年將在全省建設10家以上家政、養老護理龍頭企業實訓基地,每個設區市至少建設1家,並按標準予以補貼。

爲緩解家政行業人才短缺問題,促進就業服務,我省將依託全省九市一區目前已上線的24個零工平臺(小程序)、已建成的727家線下市場(站點),推進“網約式”零工平臺在家政領域的運用,爲靈活就業羣體從事家政服務提供優質的公共就業服務。

針對當前大量家政企業和從業人員沒有繳交工傷保險的實際問題,《措施》明確,支持通過開發特色商業保險產品、給予商業保險補貼,以及推廣“益鷺保”“零工保”等方式,保障家政企業和從業人員權益。同時,推廣使用合同示範文本,保障家政服務人員休息權利,規範電子合同簽訂與平臺監管。

爲推動家政從業者從“打零工”邁向“職業化”,《措施》提出多項變革舉措提升家政從業者的職業尊嚴和社會地位。一方面,推動家政企業向員工制轉型,引導家政企業建立與技能匹配的分層級薪酬分配辦法,推行居家上門服務證管理等,讓家政從業者“勞有所得、技有所值、行有所證”。另一方面,加強家政服務標準制修訂工作,完善家政服務標準體系,支持行業協會/學會通過項目購買等方式,承接研發福建省家政樣板課程,全面提升家政從業者的專業素養與服務水平。

此外,《措施》提出通過實施“樂福嫂”巾幗省級家政品牌培育計劃、推動做強區域性家政服務品牌、開展家政勞務品牌選樹推介、公平競爭政府財政支持的各類項目等措施,積極推進福建省家政類勞務品牌做大做強。

“《措施》提出支持在家政龍頭企業建設實訓基地並予以補貼,這是一項有益於行業發展和社會民生的舉措。”福建瑞泉護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柳青說,家政實訓基地的建設,能夠爲從業者提供更規範、專業且貼合實際需求的培訓,一方面能推動家政行業從“低門檻”向“職業化”邁進,另一方面有助於吸引大量農民工和大齡求職者加入家政行業,從而有效解決該羣體的就業問題。

“《措施》的出臺令人振奮!”福建省家庭服務業協會鄭隆森表示,《措施》的制定經過紮實深入的行業調研,廣泛徵詢了各方意見,提出的一系列具體舉措,切切實實瞄準了行業長期存在的痛點和問題。同時,他期待與之配套的具體實施辦法能儘快出臺,進一步簡化手續、提高效率,讓政策真正惠及廣大的消費者和從業者。

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