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漲停潮,爲什麼風能是新能源風口?

6月開始,風能持續上漲,直到8月漲幅接近50%,創出歷史新高。隨後9月、10月、11月連續3個月漲停,絕

爲啥風能就這麼受到投資者歡迎呢,聽我慢慢道來

風能目前主要用於發電,而且前景廣闊。

海上風電發展最爲迅猛。主要是因爲海上風資源較陸上更好,離岸10千米的海上風速通常比沿岸高20%,同時海上很少有靜風期。不佔用寶貴的土地資源,不擾民,發展少了很多繁瑣的扯皮。還有就是海上風電單機裝機容量更大,受風面積更大,風資源利用更充分,並且沿海地區電力需求量大,有助加速沿海地區的能源轉型。據數據,我國今年三季度海上風電新增併網167萬千瓦,同比增長227%。截至9月底,全國海上風電累計併網裝機達到1319萬千瓦,同比增長75.7%。海上風電裝機佔全部風電裝機的比重達到4.4%,與去年同期相比提升1%。

同時,海風的成本也在不斷降低。自2010年以來,全球海上風電的度電成本以每年6.35%的降本速度累計下降了48%至8.4美分/千瓦時,約合人民幣0.54元/千瓦時。而且還有繼續向下的空間,根據歐洲目前在建和我國2022年以後平價項目的上網電價估算,未來5年海上風電的度電成本還可以下降50%至最低4.2美分/千瓦時,約合人民幣0.27元,年化降本速度提升至13%。海上風電裝機保持較高增速。截至 2019 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爲29.29GW。2019 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爲 6145MW,同比+36.88%,全年新增裝機量創歷史新高。

不只海上風電,實際上風能本身就是新能源中成本最低的類型。自2004 年起,風力發電更成爲在所有新式能源中已是最便宜的了。在2005 年風力能源的成本已降到1990年代時的五分之一,而且隨着大瓦數發電機的使用,下降趨勢還會持續。

說了這麼多,到底什麼是風能呢?

風能是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實際上是太陽能的一種轉化形式。由於太陽輻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熱不均勻,引起大氣層中壓力分佈不平衡,在水平氣壓梯度的作用下,空氣沿水平方向運動形成風。風能資源的總儲量非常巨大,一年中技術可開發的能量約5.3X10^13千瓦時。

據估計到達地球的太陽能中雖然只有大約2%轉化爲風能,但其總量仍是十分可觀的。全球的風能約爲1300億千瓦,比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

我國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風能發展潛力巨大。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的西岸,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明顯,所以形成了很明顯的“季風現象”,每年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因此盛行東南季風;每年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因此盛行西北季風。季風顯著、風能資源十分豐富。據統計,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中國風能資源足夠支撐 20 億千瓦以上的風電裝機。截至 2019年底,國內併網風電 2.1 億千瓦,僅佔潛在開發量的 4.4%,開發潛力巨大。受地域和氣候影響,我國風能資源在地理分佈上差異較大,風能資源集中分佈在“三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其中“三北”地區約佔到總蘊藏量的 69%。2020年北京國際風能大會開幕,400餘家風能企業的代表在會上聯合發佈了《風能北京宣言》,倡議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後,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於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不過我國雖然風能資源顯著,分佈卻並不均勻。

在內陸,地形平坦地區,因阻擋較弱,風能資源更爲豐富;而崎嶇地區,地形對風力阻擋較強,風能資源就相對貧乏。因此我國風資源較爲豐富的地區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東北、華北、西北)。內蒙古和甘肅北部,是我國次大風能資源區;黑龍江和吉林東部以及遼東半島沿海、青藏高原、三北地區的北部和沿海,風能也較大。

不過沿海就不一樣了,我國海岸線長約1.8萬公里,島嶼6000多個。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一年四季都有大風,是我國最大風能資源區。風能資源普查成果顯示,我國近海水深5-25米和25-50米海域內,100米高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分別爲210GW和190GW,年運行小時數最高可達 4000小時以上;中國風能協會評估中遠期我國海上風資源技術開發潛力超過3500GW。

規律性的大風常出現在春、秋、冬三季,夏季多以小風爲主。春、秋、冬三季主要受比較強勢的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風力較強勁、變化快、且風大;而夏季主要受南海和太平洋的西南季風影響,國內影響較小,颱風,熱帶氣旋等天氣系統影響在沿海區域較爲頻繁。

2021年3月能源局首次提出光伏風電發電佔比達11%的目標,清潔能源優先上網保障消納。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預計2025年消費比例達到20%,光伏和風電發電量增量佔比在57%:43%,光伏年均可利用小時數在1200h,風電年均可利用小時數在2100h,光伏與風電年均裝機量達到111GW。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風能的增長也是確定的。參照光伏全面平價前市場的恐懼,2021年國內陸上風電退補首年,海上風電退補的最後一年。在面臨裝機壓力下,今年中報預告各家上市公司交出的成績,有些比光伏企業的增長還要高,原因在於海上風電迎來搶裝。長遠看,全面平價,亦是行業步入穩定發展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