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線上》航太專家王立楨爲空軍飛官留歷史
王立楨的新書《飛行線上》,介紹冷戰到近代,12件飛行員的歷險記。(圖/燎原出版)
這幾年,大陸軍機經常刺探我方警戒空域,隨即我們中華民國空軍戰機也起飛攔截,這已成爲例行新聞。國防部新聞稿僅能呈現「幾架大陸軍機接近,我們派出幾架戰機攔截」,至於飛行員執行任務的緊張,與過程的危險,是我們民衆無法得知,也是有些人不能理解,甚至小看了軍人的重要。著名空軍戰史作家王立楨先生,最近出版了他的新書《飛行線上》,就以生動的筆鋒,描述空軍飛行員的故事,令讀者身歷其境,略爲體會軍人守土保家,出生入死的每一天。
作者王立楨先生並不是空軍飛行員,他的本業是航太工程師,在世界第一大的國防工業集團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服務了40年多,自然與空軍飛行員有相當深厚的友誼,這本新書《飛行線上:十二位空軍飛官的驚險故事》,是他所訪問到的12位空軍飛行員轉述的生涯最難忘任務。其中有深入中國大陸,的危險偵照任務,也有遭遇蘇聯轟炸機的空中遭遇、到釣魚臺海域支援海軍,以及在空戰演訓當中,擊敗美國教官的特殊榮譽。當然,也有一些驚心動魄的遇險,包括戰機被砲火擊傷,機尾破着大洞勉強返航、戰機失速難以控制、兩架戰機空中擦撞、空戰演練不慎撞山等令人心酸的血淚史,都告訴我們,臺灣長期的和平穩定,並非理所當然,而是軍人們犠牲自己的血汗、青春,甚至性命而維持的。
王立楨分享1966年,空軍F-104戰機攔截東部外海不明機的故事。(圖/江飛宇攝)
F-104發現,不明物體是蘇聯的Tu-95轟炸機。(圖/江飛宇攝)
有多少起空軍飛行員捍衛空域的故事,是民衆不知道的?(圖/江飛宇攝)
在新書發表會上,王立楨先生以1966年F-104戰機,攔截經過臺灣東部的蘇聯Tu-95轟炸機的事件爲例。當天是冬季的一個晚上,戰管中心在雷達上發現東臺灣外有不明光點,立即通知在清泉崗的F-104戰升空攔截。執行該任務的是許大木少校與張甲上尉,他們的戰機在雨夜中起飛,將面臨氣流不穩與能見度差的風險,尤其是當年的科技程度還不先進,戰機的感測設備不多,大多數時候都仰賴飛行員的雙眼與臨場反應。
兩架戰機在不久後抵達不明光點的所在,赫然發現是蘇聯的電戰型Tu-95轟炸機,對方也很快就查覺F-104戰機前來攔截,蘇聯轟炸機打開所有航行燈暴露位置,以表示自身「沒有敵意」。雖然如此,兩名飛行員仍然高警戒,直到Tu-95主動與戰管中心聯絡,表現自己只是返航回海參崴,中途經過臺灣東部。
說完這段故事,王立楨先生話鋒一轉「誰在爲我們的自由付出代價?」這則事件沒有引發空襲警報,媒體沒有報導,自然也就沒有民衆知道。幾星期前,日本經濟新聞的一則不負責任報導「9成退役國軍都叛國」,再次嚴重傷害了國軍的形象與地位,甚至王立楨先生也遭到波及,僅因穿着空軍飛行夾克,就遭不知所謂的年輕人嗆「你不覺得可恥嗎」,對此,王立楨先生感嘆,這種情況早已不是一天兩天,政治人物批評國軍是「米蟲」,貶低國軍的尊嚴,以後還有多少人願意爲這塊土地出生入死呢?
一篇王立楨先生多年前的文章,在這幾年再次熱門起來,那是前副總統呂秀蓮女士與空軍副總司令傅慰孤上將的一段對話。某次國防部次長傅慰孤將軍陪她去新店的軍人監獄舊址參觀。呂感嘆:「當年我是政治犯,沒想到我會以副總統的身分回來這裡。」便順口問了傅︰「你們當時在做什麼?」傅平靜地回答:「當時我在臺海上空開着戰鬥機保衛國家,讓後方的你們有個安全的環境可以抗爭。」呂副總統聽後默然。
在演講完後,王立楨先生開放民衆提問,得到許多相當專業的問題,比如有個讀者問「空間迷向的原因」,王立楨先生表示人類的平衡感,在地面上不成問題,但是在天空中,經常因爲一段雲層、一段顛簸出現錯覺。他以自身的飛行經驗舉行,某一次駕駛西斯納小飛機時,穿過一段段的雲霧,此時已經發現迷向而不自知。幸而當時剛好有些口渴,準備拿水瓶喝水,這才發現水位是傾斜的,再一對照水平穩定儀,這才修正爲安全的方位。也就是說,飛行員切記要信任儀器,絕不能憑感覺。
其他讀者也很關心臺灣赴美訓練基地變更的問題,原本空軍21中隊駐於亞歷桑納路克空軍基地(Luke Air Force Base),接受最專業的美國空軍訓練;但現在路克基地任務變更爲訓練F-35戰機,以致於空軍21中隊改到美國國民警衛隊(Air National Guard)的土桑機場(Tucson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否會影響我們F-16的訓練細節?王立楨先生表示,他不知道細節,但應該難免有些落差,畢竟國民警衛隊的訓練強度比較低。
這場簽書會上,除了作者王立楨先生以外,書中的主角許家寅教官、王迺斌教官也到場,以及IDF退役飛行員李文玉教官也認真的迴應讀者提出的飛行疑問,讀者們收穫了一個專業飛行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