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保障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
原標題:法治保障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
□ 秦 鵬
近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將推動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
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在生產、消費、生活等諸多領域都有着“煥新”的意義。一是助力生產煥新,通過消費品的追“新”導向,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爲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多空間。二是助力消費煥新,通過推動消費品更新換代,能夠有效撬動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拓展消費空間。三是助力生活煥新,通過以舊換新,促使居民既能充分享受更多優質消費品,又能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既需要政策的指引,也離不開法治的保障。近年來,我國通過完善一系列政策法規,持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規範化、法治化發展。2018年修訂的循環經濟促進法爲資源化、再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此後,《關於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關於促進家居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相繼出臺,對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家電以舊換新、舊房裝修等事項進行了專門規定。今年2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進一步強調“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將“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納入重點工作。由此可見,良好的政策法治環境爲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時也要看到,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中仍有一些堵點難點,其中涉及的標準問題尤爲凸顯。這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標準欠缺,“新”“舊”不夠“明”。部分消費品缺乏具體的升級、淘汰標準,在更新換代的時機節點上並不明確,有的甚至尚未納入更新換代的領域範圍。而根據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主要品類家電保有量超過30億臺,每年的報廢量接近10%,即2023年當年就有3億臺左右的報廢量。面對如此巨大的報廢數量,如何合理回收處理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但由於回收標準不明晰,許多大件家電處理並不規範,由此也產生了安全、環境等問題。另一方面,標準滯後,換“新”不夠“新”。以舊換新,就是要讓換新後的消費品具備新優勢、釋放新動能。但目前諸多領域由於能效、技術等標準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有差距,相關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水平在生產生活中的“新”感不強,乃至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還處於弱勢,換“新”實效有待增強。
針對這些現實問題,《行動方案》將標準提升行動納入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體系,通過多項有力舉措,將更好發揮標準對於消費品換新領域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的引領支撐作用。
首先,讓標準更全。《行動方案》不僅要求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術標準,完善產品升級與退役等標準,而且要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標準供給,完善綠色設計、再生資源回收等標準,助力構建科學規範的回收體系和管理體系。這也意味着,在消費品換新領域將形成覆蓋節能、降碳、安全、環保、性能等多維要求的標準體系,將更好引導企業和消費者選擇最佳以舊換新時機,規範處理廢舊消費品。
其次,讓標準更優。《行動方案》明確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強化產品技術標準提升,加快安全、健康、性能、環保等標準升級,這意味着要以更“優”標準推動產品更“好”,實現生活更“美”。
最後,讓標準更強。如強化重點領域國內國際標準銜接,支持新能源汽車等重點行業標準走出去。通過更強標準,能促進更多優質消費品在國際市場中成長。
總之,《行動方案》爲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標準”之道提供了明確的指引。相關方面不僅要定好標準,既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也立足產業發展實際,加快制定修訂涉及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標準,讓企業能承受、消費者可接受;而且要用好標準,充分發揮標準在質量引領、綠色認證等方面的作用,用先進標準倒逼企業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相信通過各方面牢牢把握“標準”之道,定能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在高質量發展中煥發全新動能。
(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