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小微流動資金理財,理財子謀定數字化轉型

接近30萬億規模的理財市場正迎來重塑。

9月6日,在2024Inclusion·外灘大會銀行理財金融科技論壇上,《銀行理財六大趨勢》數據報告發布,新的互聯網代銷渠道、小微經營者等新客羣以及AI大模型等新技術的應用將重塑銀行理財的未來。其中,小微經營者將成爲銀行理財最具潛力的客羣之一,至2030年貢獻的市場規模預計將翻倍。

面對重要性日益凸顯的以小微客羣,理財子如何把握機會發展普惠理財?業內人士認爲,科技能力的提升將成爲破局之道,理財子要從頂層設計開始,將數字化轉型融入組織架構、管理模式、產品渠道等方面。

普惠理財市場潛力巨大

在財富管理客戶風險偏好普遍下移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將是客戶財富管理配置替代存款的主流品種。今年上半年,理財市場重返接近30萬億元的規模水平,未來預計還將進一步增長。快速增長的理財市場受到業內人士的關注,如何尋找持續增量資金、細分客羣成爲理財機構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小微經營者將成爲銀行理財最具潛力的客羣之一。市場數據統計顯示,全國共有個體工商戶1.24億戶,中小微企業5200萬,但這一羣體的理財需求卻沒有得到充分滿足。網商銀行行長馮亮在現場指出,過去十年,普惠信貸取得了快速發展,針對大企業的財資管理也較爲完善,但是小微企業的普惠理財還存在較大的空白。

“大部分小微客戶的經營性流動資金沒有用理財和財富管理的形式來管理它。”馮亮指出,因爲在市場上沒有與之精確相匹配的服務,主要原因是小微企業的流動資金存在較強的波動性特徵,當下來看,小微理財的痛點是缺少專門服務他們的機構、專門爲他們定製的產品。小微商家的經營週期複雜,資金波動大,流動性高,大企業資管服務“用不起”,面向個人的理財產品“不好用”。

作爲資管領域的“壓艙石”,銀行理財有着廣闊的市場空間。數據統計,在主流的資管產品中,基金用戶量超過7億,股市投資者達到2.2億,銀行理財用戶僅有1.2億元。麥肯錫發佈的一份數據報告預測,未來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將迎來跨越式增長,2030年有望增長至50萬億,其中,小微經營者將成爲銀行理財最具潛力的客羣之一,至2030年貢獻的市場規模將翻倍。

科技能力提升成爲破局之道

面對將快速增長的普惠理財市場,部分理財機構已嗅到先機,年內針對普惠客羣發行專屬理財產品,搶灘萬億規模的藍海市場。但不少理財機構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小微商家的經營週期複雜,資金波動比較大,對理財公司提出了新的難題與挑戰。

馮亮認爲,針對這類型資金針對這類型的小微流動資金管理,需要滿足三個要求:一是資金的安全性,不能出現大幅虧損;二是貼合經營週期的流動性,用錢的時候能取出來;三是收益的穩定性。

要想進一步升級普惠理財產品和服務,在場嘉賓認爲,科技能力提升成爲銀行理財發展普惠理財的破局之道,要進行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進行數字化轉型目的是爲了爲客戶創造極致體驗。”高峰認爲,理財子數字化轉型較爲落後,科技投入、數據治理、數字化人才培養等方面有待加強。

信銀理財總裁董文賾指出,要推動理財數字化轉型,主要包括管理數字化、經營數字化、客戶數字化、業務模式數字化、渠道數字化五大方面。其中,管理數字化是指,加大資源投入,搭建數字化經營分析平臺,不僅從人事結構上進行數字化調整,還從信息平臺建設上加以支持。

平安理財總經理張東提到,要從數字化經營、數字化管理、數字化運營三個方面不斷強化數據智能等新技術的創新應用,以此推動業務模式變革,實現研發管理、技術創新、數據治理。其中,數字化員工已實踐多年。

此外,信銀理財、平安理財等5家理財子已藉助大模型應用,以支持小微流動資金理財管理。在現場,網商銀行推出首個基於AI大模型的普惠理財解決方案“布穀鳥”系統,通過首創的時序編碼器構建大模型,預測小微企業的資金流,並聯合上述理財子爲他們的經營流動資金定製理財產品。

麥肯錫研究顯示,數字化將提升資金利用效率和資產投資效率,將帶動理財公司營收增長15%-30%。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將大幅提升理財公司的信用評級和風險量化分析等能力,中後臺專業能力的提升將使得運營成本下降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