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滲透小微流動資金管理 可預測理財產品申贖情況

本報記者 蔣牧雲 何莎莎 上海 北京報道

數據統計顯示,全國共有個體工商戶1.24億戶,中小微企業5200萬,這一羣體的理財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滿足。

在近日舉辦的2024 Inclusion·外灘大會上,《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網商銀行正發力小微流動資金理財,併發布了針對小微企業和商戶的智能普惠理財系統。上述系統通過AI大模型,已經開始爲銀行理財公司提供申贖情況預測,並聯合定制貼合小微經營週期的銀行理財產品。

在業內看來,小微企業理財面臨着流動性要求高、抗風險能力弱、缺乏適配產品等挑戰。在AI時代下,技術的應用或許能夠爲其找到新的解決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將技術應用在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場景中。

小微理財存在服務空白

小微企業的多元化理財需求正在成爲業內關注的焦點。

“當前主流資管市場的規模,基金用戶有7.56億,股票用戶有2.12億,銀行理財用戶規模只有1.2億,從這個角度來看,銀行理財品類還有非常大的市場滲透空間。”在近日舉行的2024 Inclusion·外灘大會銀行理財金融科技論壇上,網商銀行行長馮亮這樣判斷。

在上述論壇上,麥肯錫發佈的《銀行理財六大趨勢》報告也預測,至2030年,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預計達到50萬億元規模,成爲居民的主流理財方式;銀行理財用戶將超過2億人,其中,小微經營者將成爲銀行理財最具潛力的客羣之一。

在馮亮看來,小微經營者數量龐大,但其流動資金理財卻長期處於“沒人管”和“很難管”的狀態,是金融服務的“空白地帶”,具體原因爲缺少專門服務他們的機構、專門爲他們定製的產品。小微商家的經營週期複雜,資金波動大,流動性高,大企業資管服務“用不起”,面向個人的理財產品“不好用”。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首席專家曾剛近期曾針對小微理財撰文指出:小微企業經營週期短,收入不穩定,資金週轉速度快,現有的理財產品供給以大中型企業或個人客戶爲主,對小微企業而言,大企業資管服務門檻高、費用高昂;個人理財產品又難以滿足小微企業對資金流動性和收益性的雙重需求,可供選擇的適配產品相對短缺。

馮亮在論壇上表示,小微流動資金管理需滿足三個要求:一是資金的安全性,不能出現大幅虧損;二是貼合經營週期的流動性,用錢的時候能取出來;三是收益的穩定性。在他看來,銀行理財期限豐富、波動小、收益穩定,是最適合小微的投資品類。

大模型預測申購贖回金額

在論壇上記者瞭解到,約八成與會機構認爲,小微理財將成爲接下來的業務拓展重點,而大模型則會爲業務提質增效。上述麥肯錫的報告顯示,未來五年,人工智能驅動下,理財公司營收可提升15%—30%,成本降低10%—30%。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AI時代下,大模型能夠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和便捷性,已經是財富管理行業中形成的明確趨勢,而其中的重點在於如何將技術滲透進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場景。

上述論壇期間,網商銀行發佈了首個針對小微企業和商戶的智能普惠理財系統——“布穀鳥”系統。

記者瞭解到,上述系統通過AI大模型,對千行百業的小微進行資金流預測,從而爲銀行理財公司提供申贖情況預測,與其聯合定製貼合小微經營週期的銀行理財產品。

在具體業務中,大模型的應用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上述系統通過時序編碼器構建小微資金流預測大模型,形成對電商、碼商、經銷商、農戶等不同羣體的資金流預測。另一方面,該系統基於小微資金流預測構建產品量價模型,預測理財產品未來的申購和贖回金額。依據預測結果,銀行理財子公司可提升10%的資金利用效率,從而提升產品收益體驗。

月末季末是理財產品贖回量的相對高峰期。依據經驗,在贖回相對高峰期,理財公司對於高流動性的產品通常會進行相應比例的流動性安排。

信銀理財是布穀鳥系統的首批合作伙伴之一。據記者瞭解,2024年7月,上述系統預測了一隻產品的贖回情況,信銀理財對該產品進行了分析和綜合評估後,將流動性準備從20%縮減至10%以內,並據此進行了槓桿率和資產配置調整。在行業整體利率下行的情況下,這隻產品收益率提升了2—3bp。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網商銀行已經與2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達成代銷合作,代銷規模居行業第一梯隊。其中,和上述智能普惠理財系統深度合作的銀行理財子公司5家。

馮亮表示,網商銀行過去服務了5300萬小微經營者,未來希望利用自身對小微需求和資金流的理解,結合AI科技能力,提升小微羣體的智能化理財體驗。

(編輯:李暉 審覈:何莎莎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