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最前線/三大因素 衝擊法遵合規

本月雲林縣斗六市的一處新建廠房,外圍鷹架倒塌後擊中員工,造成二死三傷的不幸重大意外。主管機關初步勘查後發現兩大缺失:一是鷹架的壁連座未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材質(CNS4750鍍芯鋼管),二是外牆模板與施工架未依預估最大負荷載重進行設計。職安署依照《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1項規定的最高罰額,向營造公司裁罰30萬元。

「合規」一直是企業運作的「最低標準」,多數企業在沒有發生意外之前,也都認爲自身運作是符合規定的。但是爲何在實務運作上,不時發生明顯違規事件,並付出沉重的代價?以上述事件爲例,「未使用標準材質」以及「未依規定設計」只是觸發意外發生的各別原因,如同冰山浮在水面上看得到的一角。

然而暗藏在水面下、佔大部分體積的冰山,意指問題真正的「系統性原因」,是管理者需要從源頭去正視的。而「法遵合規(compliance)」未落實的系統性原因,可以歸納爲三類。

首先是「適用性法規」的完整掌握愈來愈不容易。近年來產業界ESG、ESH意識擡頭,政府部門針對永續議題的監管力道加大,國際供應鏈也有更多具體的要求,加速驅動法令規範的修訂。企業內負責法規鑑別與查覈的部門,若是對產業法規沒有相當的熟稔,或是使用法規資料庫等數位工具,很容易遺漏源頭法規的增減及異動。

其次,法規鑑別活動的規劃、執行、審覈及追蹤改善,多數公司缺乏一個系統化的流程。由於法條數量多、內容繁雜,在使用傳統文書工具(如Excel試算表)的情況下,不僅跨部門協作的效率不彰,「法規鑑別歷程」的寶貴資料未能妥善保存,此爲「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亟待加強的一環。

第三,高層主管的強力支持,纔是建立合規文化、邁向永續經營的關鍵。有時企業太過輕忽合規需要投入的人力、資源,僅交由少數執行者做稽覈把關的動作。

事實上,建立一套合規系統(如軟體工具)並不是最主要的費用支出來源,而是在公司政策的支持下,確實將合規所需要的運作體系,落實到每一個部門的運作,而非稽覈單位的例行公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