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出現慢性咳嗽、發燒症狀 小心感染肺結核!
▲孩童出現類似感冒症狀,家長不可忽視。(圖/達志/示意圖)文/成大醫院
14歲的小雨在半年前一次感冒後就持續有咳嗽的症狀,剛開始小雨的家人都覺得應該是感冒後引發的慢性咳嗽,不用太在意,可是小雨的咳嗽並沒有隨着時間慢慢緩解,而且,小雨愈來愈容易覺得沒有精神、動不動就覺得很累,還有半夜低溫發燒、盜汗的情形,甚至後來連白天也會出現發燒到38.5度的高溫,媽媽看她狀況不對,趕快帶她到急診求診。經急診室醫師詳細問診檢查後,幫小雨照了一張肺部X光,發現己經有肺炎的情形,再加上她有慢性咳嗽的症狀,懷疑小雨可能是肺結核感染的肺炎,因此安排小雨住入負壓隔離病房,接受痰液化驗,經痰液檢查後證實小雨是肺結核感染。小雨的家人在醫師的建議下,也接受了胸部X光檢查,結果家中慢性咳嗽的爺爺原來也是肺結核感染,因此也住院接受檢查和治療。兩人的狀況也在治療後逐漸穩定下來。成大醫院小兒部沈靜芬醫師指出,臺灣的新生兒雖然出生後會接受卡介苗的預防注射,但是卡介苗只能夠降低兒童的結核性腦膜炎與散播性結核菌感染的發病率,並沒有辦法百分之百預防肺結核的發生。因此,若有慢性咳嗽及發燒症狀,仍要及早求助醫師,接受檢查及定期追蹤,以期早期診斷出可能的個案,並儘早讓感染個案接受治療,減少可能散佈肺結核的機會。沈靜芬醫師表示,一般而言,在被結核桿菌感染後,在初感染時期,只有5%的人在初感染後結核菌會經由血行或淋巴液之散播,造成肺內或肺外結核,如:結核性腦膜炎,其中感染後6~12個月是病程繼續進行到肺結核的最危險期;而其餘95%的人會因自身的免疫力而未發病,但會有終身再活化的潛在危險。沈靜芬醫師指出,結核病的臨牀表現千變萬化,且疾病發展過程緩慢,甚至於侵犯之器官不限於肺部,因此初發病時的症狀常常不明顯或不具特異性,使得診斷更加困難;在臺灣比較常見的肺外結核是淋巴結核及骨結核,其次爲結核性腦膜炎,在兒童的肺結核感染中,出現肺外結核的發生率遠大人來得高。而臨牀上病人常見的發病症狀就像小雨一樣,有咳嗽、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發燒的症狀,甚至部分病人還會有胸痛、咳血等症狀。只是這些症狀也可能是其他慢性胸腔疾病的症狀,因此,在診斷肺結核病時,除了詳細的病史評估、身體檢查外,還需加上放射線學之變化,最後再以實驗室檢驗加以證實,纔算完整。(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本文作者:沈靜芬,現任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醫師文章來源:成大醫院
工作繁忙,身體嘛愛顧!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即時掌握最新醫藥保健資訊→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