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觀察】直播帶貨頻繁翻車 品質貨盤與專業主播協同成未來趨勢

近期,直播電商出現不少爭議,多位全網知名的帶貨網紅頻頻翻車,行業也陷入高度的內卷。直播電商未來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引發行業與市場的多重思考。

當下直播間裡購物已成爲消費者越來越普遍的購物習慣。《2023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直播電商成交額爲4.9萬億元,增速達到35%,許多頭部主播不但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也將傑出的“中國製造”成果展示給公衆。

在此背景下,衆多娛樂網紅紛紛轉型直播帶貨,但快節奏的帶貨生意之下,越來越多的主播在“唯流量論”的方向上走偏。因爲依賴流量打法、缺乏專業精神,很多網紅帶貨“翻車”成爲常態。據市場監管總局統計,近5年以來,網紅帶貨投訴舉報量逐年上升,5年間增幅高達47.1倍。

直播電商以主播爲主導,而且作爲新興商業模式,發展的速度很快,一旦主播在商品品控和運營流程管理、主播導購話術監管方面出現漏洞和缺失,就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針對直播電商領域亂象頻發的問題,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特別強調直播帶貨的透明度要求,明確規定了主播必須清晰地向消費者說明“誰在帶貨”以及“帶誰的貨”。自此,直播行業有望邁入一個全新的規範化發展階段。

直播電商也是電商,核心在於優質商品和服務,品控、質檢、售後服務等高度專業化的環節是做好直播電商的關鍵。單靠耍寶賣藝“博眼球”就有銷量的時代已經過去,各種誘導衝動下單的小伎倆也將被淘汰,在新的發展階段,消費者對直播的要求變了,直播間要有真正的好商品,也要有真正瞭解商品、認真介紹的主播,品質貨盤和專業主播的協同模式纔是直播電商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平臺角度而言,各大電商平臺應加大對直播電商的品質建設,提高帶貨門檻。具體來說,即是調整流量推薦機制,從娛樂性向銷售屬性傾斜,以商品口碑、主播講解以及消費者反饋等維度爲重要考量因素,來決定是否給帶貨主播更多流量。

與此同時,電商平臺在貨品和人員素質兩方面,都需要給直播間更多的支持和把關,讓貨品做到高質量,讓人做到更專業。在商品和主播出現問題時,平臺也應當承擔起責任,設置好兜底機制,補償消費者損失。

隨着消費市場越來越理性,品質成爲顧客的第一決策要素。當直播帶貨進入新階段,主播作爲商品供應鏈乃至整個產業生態的代言人,認真賣貨纔是直播電商新階段的發展趨勢。平臺也要負起責任,通過流量機制、商品供給和帶貨資質的升級,來保障廣大用戶享受到更高品質的直播電商服務。

中國電商行業已發展二十多年,在供應鏈體系、平臺運營規範等方面的成熟經驗與積累,在商家和主播自律、媒體監督、法律法規監管的共同作用下,直播電商纔有望走向穩定健康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