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變因 撼動兩岸經貿…後續可能拿出口前30大產品開刀
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一般預測,此結果將導致中國大陸接二連三使出經貿、軍事等手段迴應。(路透)
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一般預測,此結果將導致中國大陸接二連三使出經貿、軍事等手段迴應,尤其是去年4月起,大陸便一路丟出深具「警示彈」意味的「對臺貿易壁壘(貿易障礙)調查」,除將擴大取消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的優惠關稅項目,未來也很可能會把目標延伸到臺灣對陸出口的前30大產品,加大打擊面。
北京可能擴大緊縮
總統大選前夕,大陸除了提前公佈貿易壁壘調查之外,軍機、船艦在臺海周邊活動次數也創新高,中共空飄氣球甚至幾次現蹤防空識別區,有的還飛過臺灣中部上空,這些舉動都不同以往。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分析:「這是北京第一次有計劃,且動用大規模的兩岸經濟貿易手段,來因應北京認爲的新變局!這在以前沒有發生過!」
他直指,這是北京的策略性手段,以此凸顯政治互信與經貿關係的連動性,「大陸想要說的是,有政治互信纔有單邊讓利;此外,大陸不僅要按經濟規律辦事,更要爲祖國統一的政治任務來服務。」
針對這次選舉結果,中經院WTO及RTA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認爲,中國大陸一定要取得更明顯的下馬威效果不可,她預測,大陸會繼續擴大制裁,程度就不止於今年元旦起取消ECFA早收清單上的12項石化產品優惠關稅,那一次「威嚇的效果大於實質」,接下來當然要讓臺灣的產業明顯感受到衝擊。
在先前12項被取消優惠關稅的石化產品中,其中三項(三氯甲烷、異戊二烯、混合二甲苯異構體)近幾年出口大陸金額已降爲零。顏慧欣推測,大陸選出這三項理由,一是大陸國內產業已可自足,不需再從臺灣進口;二是讓臺灣實質「痛感」不致太高,但卻有「膨脹」制裁印象的效果。
逐步取消衝擊更大
接下來北京的作法是,「挑選對臺灣有影響、又讓臺灣覺得痛的產品!」顏慧欣說,例如ECFA中其他石化產品、 工具機等,還有金屬製品、清潔用品和化妝品等,再來就是出口大陸前30大的項目,如精煉銅箔等。
她示警,「要看最壞的情境,北京是否會把ECFA以外的項目也納入制裁?現在這個誰也不敢確定!」
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系榮譽教授高長形容,北京可能逐步取消ECFA優惠關稅項目,就像「切香腸式」的作法一樣;大陸學者也說,「逐步取消的效果更好!」國內企業界人士則憂心,如把制裁範圍再擴及到ECFA外,將讓已在夾縫中的臺灣產業更難求生。
針對ECFA的去留,張五嶽和顏慧欣都斬釘截鐵地說:「ECFA架構會繼續保留。」「留着的目的是,永遠保留可以談的空間,未來要復談,仍有這個架構在。」
ECFA於2010年洽籤,該協議仿東協與大陸自由貿易協定(FTA)做法,針對貨品、服務業設有早期收穫安排。2011年元旦起,大陸有500多項,遍及石化、機械、紡織、汽車零配件等貨品,對臺灣降稅。
早收清單原爲過渡設計,不過,12年來兩岸並未再啓動貨貿談判。2023年元旦起,大陸以臺灣對大陸存在貿易壁壘障礙,取消12項石化貨品優惠關稅,選前三天,矛頭更指向針對農漁、機械、紡織、汽車零配件等貨品研議取消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