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反映農村大齡青年婚戀難:有何影響?各地都有啥招?

近期,全國多地針對反映農村大齡青年婚戀難的建議和提案進行了答覆。

“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已經成爲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據調查,在我縣廣大農村,每個村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大齡男青年找不到配偶已成爲普遍現象。這些大齡男青年由於不能按部就班順利組建家庭,無法實現傳統認知思維下的個人生命週期模式,逐漸被現實社會邊緣化。”近日,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民政局在答覆提案時表示。

富源縣民政局分析,人口性別比例失衡是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據有關部門統計,1980年至2010年間我國出生人口男性比女性多出約3600萬,意味着1980年以後出生的男性將有10%-15%難以婚配。

城鄉差距是導致這一問題的直接原因。農村青年仍然普遍存在着收入水平低、文化水平低、生產生活技能低的現狀,加之農村與城市仍然存在着生產生活條件與經濟發展的差距,這一問題在農村,尤其是地處偏遠、貧困落後的地方尤其突出。

高價彩禮是加劇問題的又一重要成因。受不良价值觀的影響,彩禮的多少幾乎成了評判婚前男方優劣的唯一條件,女方家庭動輒提出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彩禮要求,讓一般農村家庭望婚興嘆。

在相關答覆中,富源縣民政局的這些舉措值得關注。例如,當地稱,將推進婚俗改革,提倡不辦婚禮僅領結婚證,提倡取消彩禮嫁妝,提倡子、女共擔養老責任,提倡子女姓氏分別隨父、隨母;重視鄉村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均衡城鄉教育資源,讓農村人口享受到同等教育資源,提高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增強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的競爭力;發展鄉村產業,留住勞動力資源,讓農村勞動力可以留在家鄉務工,特別是減少女性勞動力外流,增加局部區域農村男性青年婚配機會。

富源縣民政局還透露,將大力發展政府組織牽頭的婚介服務。一是規範和發展並重,由政府組織牽頭,推行有償婚介服務,建立有婚介需求適齡人羣數據庫,讓有需求人羣共享數據信息,增加雙向選擇機會。二是大力發展國際婚介服務,特別是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婚介交流,在政策上爲涉外婚姻的實現及婚後社會融入提供便捷通道。

“近三年婚姻登記數據表明,我縣初婚年齡呈現大齡化且逐年升高,結婚人數逐年下降,其中高層次女性人才、家庭經濟條件較差農村男青年單身比例較高,出現明顯的‘農村男生娶不到,城市女生嫁不出’現象。”今年7月,一份發佈在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網站上的提案答覆稱,大齡青年婚戀難問題成爲了普遍的社會現象,構建健全的大齡青年婚戀社會支持機制迫在眉睫。

銅鼓縣文明辦、縣婦聯、縣人社局和縣總工會聯名迴應稱,爲解決大齡青年婚戀難問題,採用如下舉措施逐步解決問題。一是着眼長效,健全婚戀社會支持體系。把各級黨委、政府和部門重視關注青年婚戀問題,納入移風易俗、基層社會治理工作考覈指標中,通過部門聯動方式推動凝聚全社會關心和解決青年婚戀問題的合力。二是加強教育,引導樹立正確婚戀觀。聯動工青婦等羣團組織切實做好輿論宣傳和教育引導,積極組織策劃開展融入婚戀文明內涵的羣衆性活動。三是多措並舉提升青年婚戀能力。結合產業園等相關政策,積極推動農村就業困難羣衆的就業,同時積極建立和發展“紅娘”大數據,整合婚戀相親交友活動,探索打造青年們喜愛的集體婚禮、相親交友、文體興趣、組團參與志願活動等項目,激發青年參與熱情。

在福建莆田,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今年6月就“緩解農村大齡未婚問題”答覆稱,該區始終堅持對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行爲的人和事的整治、引導,通過不斷完善村規民約,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的作用,約定俗成相關標準,不斷鞏固婚嫁彩禮6.8萬元的文明風尚,同時積極倡導“零聘金”或“低聘金”,引導未婚青年樹立正確的婚姻觀的同時有效降低結婚成本,減輕適齡青年結婚壓力,形成良好的移風易俗倡導新風輿論氛圍,推動社會文明風尚實現良性發展。

當地通過委託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常態化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工程、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持續組織實施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工程等,不斷豐富職業技能培訓渠道和內容,開拓眼界,啓發思維,提高青年技能水平和增收本領。同時積極貫徹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就業創業優惠政策,降低創業成本,激發青年創業熱情,解決就業和致富問題,爲婚姻創造良好基礎。

福建龍巖的漳平市也從移風易俗、技能培訓等角度着手應對農村大齡青年娶妻難。

據漳平市民政局今年5月介紹,漳平每個行政村均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建立了紅白理事會臺賬,將婚事新辦納入村規民約。引導人們移風易俗,逐步摒棄農村結婚的繁雜儀式和昂貴的彩禮聘金,樹立節儉的婚姻觀。

當地持續深入開展“兩治一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建設品質提升、村莊清潔等專項行動,推動村莊從乾淨整潔向美麗宜居升級,提升農村青年的獲得感、幸福感,吸引更多外出務工的適婚青年返鄉。

此外,漳平市市人社部門引導農村大齡青年參加人社部門組織的職業技能培訓,使之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提升職業競爭力,根據該市的產業狀況,重點引導參加製茶、評茶、電工、焊工、食用菌栽培等方面的職業技能培訓,穩定和提高農村大齡青年的經濟收入。參加該市舉辦的“春風行動”、“民營企業”、“夏季招聘”“帶崗直播”等各種線上、線下招聘活動,解決農村大齡青年的就業問題,提高該部分羣體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