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移動原董事長王建宙:爲什麼人人關注的5G還未爆發?

“其他的遺憾在它面前,都不能算遺憾了。”在一個大雨,交通阻滯,行人面露焦慮的早上,這句話深深印在了混沌君的腦中。

在採訪時,王建宙先生雙手總是搭在一起,時不時稍稍向後仰頭思索,穩重且謹慎,但給出的答案又充滿新鮮感、想象力,同時簡明扼要,具有系統性。他總說“這都是自己閒下來腦子裡始終在思考的問題。”這位 “工科男”“技術控”始終關心未來的事。

在提到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時,他會鬆開雙手來比劃一些技術的形態,也會滿臉笑容地還原一些國外同行與他的對話,帶着老一輩人歷經大風大浪留下的獨特的自豪感。

“一個人最愉快的事情就是當工作變成了興趣。”在中國移動總部一間兩面都是巨大落地窗的辦公室內,王建宙先生與混沌君展開了一場關於5G的漫談。

始於20世紀80年代的蜂窩式移動通信,只用了30多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在全世界的普及。2000年3G、2012年4G、2020年5G,電信行業的更新迭代速度不斷加快,手機已經改變了70多億人的生活方式。這一切是那麼自然,好像本來就應該是這樣。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想象力,沒有什麼比把想象變爲現實的過程更能稱得上奇蹟的事情。人與人的溝通需要,讓通信基站在海島草原、崇山峻嶺間建立起來,讓移動終端像變魔術一樣在人們的指尖變換,讓市值萬億的公司得以誕生。

到了5G時代,人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想象力和未來感的產業,也看到了產業背後龐大的投資機會,但是對於移動通信產業本身和5G的發展方向,不少人還是有很多疑惑,比如:

爲什麼中國能參與通信標準的制定?

但爲什麼目前5G產業還未爆發,不少人還在用着4G?

想投資5G產業,到底該投什麼?

萬物互聯的時代,什麼項目有可能最先落地?

王建宙先生曾任信息產業部綜合規劃司司長,中國聯通董事長、中國移動董事長,長期從事電信工作,對於5G的觀點頗具見地。以下是採訪精華。

受訪者|王建宙 中國移動原董事長

採訪者|張星 混沌學園商業研究團隊

文末混沌君將送出五本《從1G到5G》,作者王建宙,出版於2021年7月。

Q:縱觀中國通信發展史,從1G到5G,從技術落後的處境到主導行業技術標準,這背後有哪些關鍵的原因?

A:我見證且直接參與了中國移動通信從1G到5G的過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我國在移動通信技術方面已然處於領先地位。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有:

第一,市場潛力大。我國人口衆多,經濟發展對通信業有強烈的需求。其實早在2G時代,就用戶規模而言,中國移動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當時國外的同行很羨慕,我第一次見到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教授,他問我:“你們中國移動每個月可以新增多少用戶?”

我回答“500萬”。他當時很震驚,他說500萬用戶就是瑞士電信所有的用戶。所以巨大的市場基礎是中國通信行業崛起非常重要的條件。

第二,健全的生態系統。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們的製造業形成了強大的生態系統。以手機制造爲例,不管是中國品牌還是外國品牌,基本都是以中國製造爲主。

我很喜歡去深圳,因爲深圳集中了手機制造業的各個環節,有大量的企業。從深圳華強北中心出發,50公里之內,你可以把一個手機所需要的所有零配件都買到。

這個經過幾十年積累、富有生命力的生態系統是很難模仿的。現在有一些廠商把生產線都移到別的國家去了,比如三星把手機生產線轉移到越南,但是據我瞭解,它的供應系統基本上還在中國,像電池、充電器等部件還是要到中國來採購的。這就是中國生態系統的例證。

第三,很強的研發能力。我們一開始的確比較弱,只是代工廠,中國品牌很少。到了4G以後,情況就變了,大量中國品牌涌現,在全球佔的比重也越來越高。

從網絡系統來說,研發能力之強表現得尤爲明顯。我們不光能製造5G設備,而且還參與了5G標準的制定。這需要很深的基礎。

Q: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通信行業克服了哪些困難?您印象特別深的是哪個階段的攻堅戰?

A:這個過程困難重重。我在擔任杭州市電信局局長時已經有了1G。那時儘管通信價格很高,但還是嚴重地供不應求,因爲當時杭州的供應商只有摩托羅拉一家,所有的網絡設備由摩托羅拉提供,手機基本上是也摩托羅拉生產的。由於缺乏國產製造能力,根本就解決不了供不應求的問題。

到了2G時期,中興和華爲就進入了這個市場,要知道當時國外的品牌幾乎佔領了所有的市場,這兩家公司當時也很困難,面對的是衆多實力雄厚的電信設備製造商。

當時,華爲作爲GSM設備市場的新進入者,無論在經驗還是在產品的成熟度方面都處於劣勢,但是華爲抓住了兩個新的機會,移動軟交換和邊際網設備。移動軟交換是那時剛剛提出的技術,新老製造商在這方面都沒有經驗,華爲瞄準這個空隙,集中力量突破了軟交換的技術研發,率先提供給供應商。邊際網絡在當時也是一個空白,華爲專門開發出適合農村地區的移動通信邊際設備,據此受到運營商的青睞。

中興又從另一個角度進入市場,一方面是它生產出了當時炙手可熱的小靈通,另一方面是當時生產CDMA設備的廠家比較少,它得以順利進入,成爲頗具實力的供應商。這兩家公司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在自己初出茅廬,實力還不是很強大的時候,就注重觸達國外的新興市場,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在中國的移動通信崛起過程中,有兩件事情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個是2005年中國移動決定建設農村市場。現在看來順理成章的事情,在當時遇到了一些阻力,主要是來自國際投行的反對聲音。

國際投行幾乎每個月都會寫一些分析報告,認爲在農村建設移動通信網絡投入太大了,農村的購買力太弱,會影響到投資者的利益。此外,哪怕在發達國家,也沒有誰會全面去建設農村的移動通信網絡。

但是那時我們很清楚地認定一點,手機一定會普及,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開拓農村市場,今天不做,明天也要做。越早看到這一點,就越有可能佔據主動地位。

中國移動在兩年時間裡完成了90000多個最偏僻鄉村的移動通信。除了建設資金缺乏以外,施工難度大也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2007年,在全球移動通信大會上,當我講到我們在最偏僻的山區建設移動通信基站時,我放了一段45秒的視頻:由於沒有道路,又沒有電源,施工隊只能採取人拉肩扛的原始方式施工,鏡頭中展現的是工人們光着的脊樑、黝黑的手臂和流淌的汗水。事前我曾擔心,這段視頻會帶來科技落後的負面影響,然而卻收穫了國際同行熱烈的掌聲。

後來,哈佛商學院專門派人來中國移動,把中國移動建設農村移動通信網絡的工作做成該學院的一個案例。案例的主要內容是中國移動倡導和推動用信息技術縮小數字鴻溝。案例最後一段的小標題是“從長期考慮,中國移動的農村通信是可行的嗎?”

當時文中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但是現在來看,答案顯而易見。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事情是2009年中國移動建設3G網絡的過程。

3G有三個廣泛使用的國際標準。中國移動拿到的牌照是TD-SCDMA,這是第一個由中國提出的移動通信國際標準。相比於其他兩個標準——起步較早、市場已經接受,TD-SCDMA完全是一個新出現的產品,需要一定的時間使其成熟。

中國移動擔負的這個任務克服了很多困難,因爲這是第一次,供應鏈的問題、手機短缺的問題、網絡技術性能的問題等,需要一個個去突破。

因爲之前運營商的工作都偏重於網絡的運行維護和市場營銷,而在3G網絡建設過程中,我們的技術人員們參與了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的研發工作,這爲中國移動積極參與4G與5G的標準制定打下了基礎。

爲什麼我們後來在5G會佔有優勢?這是從3G、4G一步步積累起來的。

Q:進入2021年一些人對5G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甚至有人開始唱衰,您認爲中國還能領跑5G嗎?

A:我對5G很有信心。首先,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大量企業在做數字化轉型,轉型的基礎就是網絡,5G的技術特性特別適合數字化轉型中一些應用的市場需求。

其次是規模。中國5G的用戶數、基站數量都實現了規模化增長,現在中國的5G基站已經超過了100萬個,這個數字國外的同行很是羨慕。

再次是製造能力。全球沒有幾家可以提供5G設備的公司,而中國就有華爲和中興這樣全球主要的5G網絡設備提供商。手機也是一樣,中國的企業很早就研發出5G手機,在整個市場上佔的比重很大。

最後是研發能力。到目前爲止,5G專利數量排名第一的還是華爲,還有好幾家中國企業都位列前10。

Q:有媒體在微博發起的調查顯示,受調查的5G用戶中有26.8%的網友經常會把手機的5G開關關掉。5G推進將近2年,爲何現在還流行4G?您認爲這背後是什麼原因?

A:我先說一個事實,全國用戶每月的人均流量在2019年是7.8G,到了2021年7月,人均流量達到14G。大家使用的時候未必能感覺出來,但用了5G以後數據量確實是大大增加了。

之所以有人感覺不到5G帶來的巨大變化,主要原因是,目前5G的應用還是以行業爲主,比如礦山、碼頭、醫院等,普通消費者不一定看得出來、體會得到。我們也承認在To C應用方面,現在仍然很少有區別於4G的新業務被開發出來。

回想4G的誕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很明顯,移動支付加快了,網約車能準確定位,視頻播放更流暢,網絡直播大爆發……大家才意識到4G的性能如此優越。

而到了5G,標誌性的消費級業務確實沒有出現,這導致一些人看不到5G特別的用處。

但這其實是一個正常的過程。國際上3G是2000年初開始出現的,當時大家也在想3G有什麼用。

當時市場對移動通信充滿憧憬。在成功拍得3G牌照之後,歐洲一些運營商才發現3G成了燙手的山芋:3G網絡肯定要建,但是3G的應用前景還不明朗。

在3G剛開始建網時,消費者總是問,3G有什麼用?專業人員一般會解釋:3G可以提供數據服務。那什麼是數據服務?消費者還是不明白。在智能手機出來以後,大家都明白了,原來3G手機是用於移動互聯網的。可以說,智能手機提升了3G的價值。到了2007年iPhone出來了,各種安卓手機也開始出現,那時大家才明白了,3G有那麼多全新的、豐富的業務。

Q:從1G—4G人連接人,到5G實現人連物、物連物,當萬事萬物彼此相連,整個經濟產業的效率和邏輯發生了什麼變化?

A:的確,很少有人討論移動通信給我們的生活和經濟邏輯帶來的改變,這也是我經常在想的一個問題。

第一個變化是手機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無障礙連接。當時2G出來的時候,人與人的溝通完全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天涯若比鄰”變成事實,人類整個生活節奏加快了。

第二個變化就是手機成爲了萬能的工具。這對我們來說確實又是一次鉅變。我們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發生變化,原來付錢首先想到的是錢包,現在付錢首先想到的是手機。這個邏輯就已經發生了變化,這是第二個層次。

第三個變化就是萬物互聯將會帶來更大的變化。隨着5G的發展,物聯網的應用會越來越多,將深刻改變我們生活和經濟活動的邏輯。

比如,現在大家都在說“數字孿生”,它的意思是,假如一輛真實的車在外面,我們可以根據各種數據模擬出一個車,人可以在室內模擬開車,而實體車真的在外面跑。現在技術上已經可以實現了。

如果這個技術應用到更多的實際中,我們經濟活動的理念會跟着發生新的變化。當你要去危險的地方時,在家裡開車就可以,特別是在搶險救災這種情況下,更加顯得尤爲重要。

再比如,煤礦的風險係數很高,但現在山西的煤礦已經開始利用5G技術進行遠程採礦,工人無需下到礦井裡面,在辦公室裡進行操作,這就大大降低了風險。而這又會帶來另外的變化。我國的勞動法規定,女性不能下礦井去採礦,這是出於安全考慮。那有了“數字孿生”,工人在辦公室裡即可操作,或許女性也可以從事這個工種。

這些變化是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從技術的變化到生產過程的變化,最後是文化和生活邏輯的變化。

Q:爲什麼說物聯網是運營商戰略轉型的關鍵業務,在這個過程中,運營商面臨什麼樣的機遇和挑戰?

A:一直以來電信主要指的就是人與人的溝通,而轉換到人與物、物與物的聯繫,那對運營商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範式轉變。

主要的機遇有:

第一是規模的擴大。我們行業內部也經常在擔心,移動通信已經發展了這麼多年,全世界只有70多億人口,增長瓶頸必然會出現,那如何繼續擴大規模?

物聯網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人與人的鏈接,通常只要一個手機就可以實現。但是人與物的連接, 1個人至少會有100個連接,每天與你打交道的這些東西加起來至少會有100個。

那麼移動通信的規模將得到極大擴展,這是前所未有的局面,對移動通信行業來說,無疑又找到了一個藍海。

第二是它的潛力無窮。人與人的通信需求已經催生出衆多應用,如果再擴大到人與物的話,可想而知機會將層出不窮,會產生很多你原來根本無法想象的事物,比如 “數字孿生”。所以,未來移動通信行業的深度和豐富性都會增加。

第三是終端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目前不管什麼品牌的手機,總體來說是差不多的,但是物聯網的終端就完全不一樣了,裝在車上的終端與裝在醫院的儀器是不一樣的,這些都會帶來新的機會。從開發的數量上、深度上,終端的多樣化對運營商來說也是一種機會。

主要的挑戰有:

第一個挑戰就是5G網絡的無縫隙覆蓋。未來如果想真正把5G應用在無人駕駛等方面,必須要做到覆蓋密集,基站數量足夠多。想象一下,如果進行無人採礦,哪怕有一個點沒有覆蓋到,就會造成很多危險。5G提出的目標是每平方公里100萬個連接。

第二個挑戰是物聯網不同於以往的經營模式。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模式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那麼要與機器打交道,究竟一種怎樣的商業模式?在物聯網時代,完全有可能出現一些新的企業,新的商業模式,但是現在還在探索中。

Q:您對物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有什麼樣的設想?

A:我們有過一些設想。最開始行業的商業模式是產業上下游都是電信運營商來做的,這個階段也涵蓋了移動互聯網初期,你有內容要接進來,都要通過運營商,由運營商來收錢。

後來,移動互聯網出現了新的商業模式, 即OTT業務,內容提供商可以越過運營商來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之後就產生了大量公司,大量的APP。

現在,進入物聯網時代,都是各個企業自己在做。我們期待能出現提供集成式服務的企業,這樣的商業模式具有可複製性、可推廣性。雖然還未出現這種企業,但我認爲要真正把規模做大,一定要創造出類似的商業模式。

Q:5G時代,如果網絡出現一點問題便會造成一些嚴重的事故,那這背後如何處理後續可能出現的倫理問題?

A:很多智能化的業務要實施的話,需要三個條件:第一是網絡無縫隙覆蓋;第二是開發出新的技術,適應物聯網的需求;第三是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的完善。

Q:那這樣會不會導致應用層面無法行動了?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A:我認爲一些智能化控制的應用可以在小範圍內先進行應用。以無人駕駛爲例,如果要實現全社會推廣,那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但如果在一個礦山內部、一個工業園區內部,這些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小區域可以做到覆蓋嚴密,技術可以集中開發,同時由於在小範圍使用,法律法規的問題也可以避免。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小範圍使用來實現逐步推廣。

Q:5G這個萬億產業背後主要有哪些產業鏈?這些產業鏈背後主要分爲哪幾個環節?

A:以前大家也都知道3G來了、4G來了,但各行各業大多認爲,這是通信行業內部的一個技術升級問題。但對於5G,大家是前所未有地重視,爲什麼會這麼重視?我覺得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是數字化轉型,現在數字經濟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對網絡的要求越來越高。

第二個原因是5G可以拉動投資,經歷了3G、4G帶動網絡、終端、應用層面的發展,人們看到了通信技術升級產生的巨大價值。

5G產業鏈的價值可以分爲三個方面:

第一,網絡運營。由運營商來承擔建設網絡、運營網絡的工作,要完成整個5G的建設和擴容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第二,設備製造。運營商是不製造設備的,主要的供應商華爲和中興提供5G網絡設備,當然還包括其他設備,比如光纖、光纜的工程製造,元器件製造,儀器儀表製造,芯片製造等一系列的製造業。終端設備本身的價值其實超過了網絡設備的價值。

第三,應用層面。整個5G的價值主要通過應用來體現。我們業內認爲,5G 產業中,網絡和設備加起來只有5%的價值,其他95%的價值在應用層面。但是現在我們還沒有完全將這些價值開發出來。

4G的誕生推動了一系列高價值的公司,它們的價值遠遠超過了網絡投資本身。總有人討論投資5G要投什麼?我覺得最現實的是投應用的開發、運營等。

Q:目前5G行業To B應用多一點,那麼其上下游目前有哪些特別優秀的項目或者公司?

A:就To B而言,目前主要還是網絡設備製造商和電信運營商在參與,比如煤礦行業的應用主要就是華爲和中國移動在參與。我也希望有更多企業能夠參與進來。而To C的開發主要集中在AR與VR方面,有些公司已經上市。

Q:在5G行業,您最看好的能率先落地的方向是哪個?爲什麼?

A: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個人最看好的就是智能控制。智能控制就是用智能設備自動地完成工作目標。5G的速度很快,幾乎沒有延時。所以,我覺得智能控制是比較快能實現、可以大量推廣的技術。

在煤礦、金屬礦、港口、建築工地等,都有相關實踐了。遠程挖煤依賴5G可以傳輸大量4k視頻,而且幾乎沒有延時,這就爲自動控制創造了條件。這樣的例子還有洛陽的鉬礦,它甚至把遠程操作檯搬到了上海通訊展。

而自動駕駛真正的概念與許多人理解的有一定偏差。我們一般聽到的自動駕駛是車模仿人駕駛、交通狀況導航等等。我們站在通信的角度,理想化的自動駕駛應該是車與車、車與路協同,整體實現一體聯網。這個實現起來比較困難,但在小範圍之內應該是具備條件的。

Q:那智慧醫療這樣的方面,有什麼最新的進展嗎?

A:智慧醫療現在分爲幾個部分,第一就是遠程會診;第二是遠程醫療儀器操作,有經驗的大夫遠程操作儀器,這也是可以做到的;第三就是遠程做手術。這個難度比較高,但是也出現了。我曾看到一個遠程縫合皮膚的試驗,皮膚縫合本身是有機器的,現在這個機器可以在遠程操作。

Q:物聯網時代,運營商、電信設備商、互聯網巨頭以及工業巨頭成爲推動技術和應用推廣的四股合力,如何跨行業快速、高效合作?

A:確實,物聯網的爆發需要各方面的參與。如何讓這些行業的人協同合作呢?

最主要的是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

現在移動互聯網這個生態系統是很完善的,分成網絡、終端和應用三個方面,網絡系統在運營終端是可以獨立運作的,實現了商業化,比如每一個手機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應用商店。同時還有大量的互聯網公司投入應用開發。這三方面是互相緊密聯繫的,它成爲一個很好的生態鏈。

但是萬物互聯目前還沒有構建出生態,光有製造商、運營商還不夠,還需要中間有一些公司專門地提供這方面的集成和服務。這樣的公司,它一定是做系統集成、系統服務的。有了這樣的集成公司,就不需要每個企業自己去做一套業務開發了。

所以,這四方合作是沒有問題的,最主要的是怎麼建立一個很好的生態系統,而中間的聯繫和服務就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但是十分缺乏。

Q:您在《從1G到5G》中講述了與通信商緊密相關的手機制造商,那麼,您對未來的手機行業有何看法?等到5G真正落地的時候,手機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A:我確實是很關注手機行業,因爲每次移動通信升級都是通過手機來體現的。許多人都設想可穿戴設備會成爲5G主流設備,但從現在來看,這個主體或許還是手機。

但是,手機的功能亟需擴大。今天的手機主要還是在提供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我認爲,手機功能的擴大未來應該向物聯網和人工智能這兩個方向發展。就目前的手機行業來看,在手機功能的提升上還需要不少突破。

當然也有一些進步。比如,有的手機已經裝上了激光測距儀,這看起來是比較簡單的功能,但有了這個功能以後,會有很多新的業務,因爲與物聯網有關的一些業務就需要使用激光測距儀。

Q:您從行業的角度來預測,5G把您上述談到的設想落地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A:我認爲至少比3G要快,3G是從2000年出現,到2007年才爆發。5G的爆發點,很可能也是從終端上面體現出來,它能帶來大量新鮮的應用。

在現在看來,有些應用開發不出來,也有終端不支持的因素。我曾經向一個開發者建議,能不能在手機上開發一個導盲應用。他告訴我,現在手機攝像頭的精確度不夠高,因爲導盲要求的準確度極高。所以5G的爆發是需要終端來支持的。

當手機的功能進行一輪5G時代的迭代後,纔可能爆發出一系列應用。

Q:您執掌了這麼大的企業,有什麼管理方面的心得?

A:首先,作爲一個企業的CEO,腦子裡確實整天應該想的就是公司的戰略,明天應該怎麼辦,下一步怎麼走。在我擔任公司負責人的這些年,正好面臨移動通信的大發展,我幾乎每分每秒在想的都是跟手機有關的事情,腦中充滿了與手機相關的符號。

當然,有些大家往往不注意的小事情,必須要CEO去考慮。我舉一個客服的例子,如果我們手機打不通,移動客服會說,你撥打的用戶忙,請稍候再撥,然後用英語說一遍。一開始我們找普通的員工來說這句服務用語。

但我認爲服務用語其實體現了一個公司的風格和水平。就我自己的體驗而言,如果航空公司廣播的安全須知只是隨隨便便說一下,就會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如果有一套很認真、很標準的說辭,安全感倍增。於是,我要求公司用最好的播音員來播我們的服務用語,我們爲此還專門搞了一個服務競賽。“Sorry! The subscriber you dialed is busy now, please redial later”。就這一句話,我們選了最好的。這些問題可能客戶沒感覺到,但實際上公司的風格就體現出來了。

在國際上還流行過離岸客服,歐美的一些電信公司,把客服放到其他國家,因爲成本很低。但這種服務是無法令人滿意的。有一次我與一個法國人同行,他手機信號不好,我說你向客服去投訴一下。他告訴我,接電話的人根本不在法國,可能在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所以,客服不在於形式,而在於真正地爲客戶解決問題。這個我也有深有體會。

Q:您這一輩子投身通信事業,出於什麼樣的使命感?

A:一個人最愉快的事情就是當工作變成了興趣。一個人如果能夠度過這個關口,那以後的工作就有完全不一樣的體驗,這比你掙再多的錢還要好。

我遇上了移動通信大發展的時期。那時候,我早上醒來一想,今天全國又有20萬人會使用我們的服務,可以用手機打電話了,這是非常愉悅的一種心情。所以,這個時候你還有什麼遺憾?其他的遺憾在它面前,都不能算遺憾了。

我曾見過一個國外移動公司的CEO,他說,我到過世界上許多國家,從沒碰到過像你們這樣的國家,到處都覆蓋移動信號,地下室、邊緣山區、海島都有,可見這樣的工作是很值得的。這種愉悅比你創造了多少利潤,創造了多少收入要好得多。

你認爲5G幾年後能落地?爲什麼?

回答問題,混沌君在評論區隨機挑選五位同學送一本《從1G到5G》。

本書作者、中國移動原董事長王建宙擷取了移動通信歷史中最激動人心的閃光時刻,傾心吐露幾十年來通信人的真情與實感,幫助和啓迪讀者深入瞭解5G,把握移動通信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脈絡,爲商業和社會發展賦能,點燃中國科技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