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10月號 從詩歌談生死情
李白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唐寅說: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都是藝術文人的瀟灑意境。陸游絕筆的《示兒》稱:「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陶淵明預料死期將至的《擬輓歌辭三首》唱: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駱玉明寫歷史人物《生死之際》的詩歌,頗多耐人尋味!《讀者》雜誌10月號,還有許多古今中外的故事,傳述着人間世。
本期特別推薦:朱光潛以陶淵明爲例,寫《人生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叫做「人格」。潘向黎博士寫《寒露啜茗時》的秋日品茗談文人。作家毛利,以名作家珍˙奧斯丁、毛姆和奧威爾的幼年成長,寫《冷漠的孩子與完整的大人》。黃沾寫《古書》因經得起時間考驗而存在。羅振宇以海明威等人的妙招指點您《沒有靈感怎麼辦》。岑嶸用美國雷根總統和卡特總統等專家的智慧,教您《打破「知識的詛咒」》。
國際名筆的文章則有:村上春樹回憶英國流行歌曲《袖珍晶體管收音機》。中村恆子認爲人生都應《爲了錢而工作》。英國的大衛˙貝洛斯專談《作爲語言學家的哥倫布》。義大利達文西寫《堅果含鐘樓》的悲歌。巴西的保羅˙科埃略寫《搗亂者的作用》。黎巴嫩的紀伯倫寫鬣狗和鱷魚相遇的《淚與笑》。英國毛姆寫《對於苦難的另一種看法》。
行銷世界的《讀者》,每本80元,在大型書店和網路書店販售,訂閱一年12期960元,加贈一期。函附20元回郵,免費試閱《讀者》精選期刊一本,地址:臺北市復興南路2段27號3樓之5,電話:02-2702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