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銳舞、電子音樂,PlayStation的硬核營銷往事
小霸王將遊戲機塗上學習機的僞裝色
走私至廣大中國家庭
而索尼直接將PlayStation遊戲主機
輸送進擠滿潛在客羣的
英國銳舞Party
比起毒癮
九十年代後期在英國俱樂部裡
擁抱Techno和Trance音樂的青年們
更容易染上游戲癮
一個又一個沾滿汗漬變得黏糊的手柄
在年輕人手中摩挲傳遞
構建了電子遊戲領域的營銷奇蹟
Geoff Glendenning
正是這場Underground地推背後的主腦
電子遊戲史上值得被媒體工作者
反覆提及的人名並不多
但這哥們兒絕對排得上號
當索尼在1994年推出PlayStation時
電子遊戲行業
由任天堂和世嘉這樣的老牌廠商割據
當時的電子遊戲還被認爲是小孩子專屬的玩意兒
盡是些彩色動物角色
在2D關卡中蹦蹦跳跳的俗套把戲
憑藉先進的32位處理器和加速圖形硬件
PlayStation革新了
當時遊戲設計的外觀和語言
除卻技術上的突破
這臺遊戲主機於文化層面
更和“酷”捆綁在一起
讓電子遊戲脫離了低幼氣質
作爲一名Club Kid和資深玩家
索尼英國公司的
年輕營銷經理Geoff Glendenning
深諳如何抓住二十歲左右
出入俱樂部的年輕人們的心
他們擁有可支配收入與大量時間
且被主流市場所忽略
“作爲80年代末銳舞派對和地下俱樂部場景的參與者,我知道到它如何影響年輕人市場。90年代初,俱樂部文化開始變得大衆化,但動力仍然來自地下,來自關鍵的個人和社羣。”
懷揣着滲透英國俱樂部場景的企圖心
Geoff Glendenning委託一家機構
建立了全英500多傢俱樂部的數據庫
並與其中52家
合作打造PlayStation休閒區域
在裡頭各擺放
10臺PlayStation和電視機
無論是在倫敦的Ministry of Sound
格拉斯哥的Tunnel還是伯明翰的Sanctuary
被電子音樂擺弄身體年輕人們
出了舞池就在熒幕前操縱遊戲控制器
在電子音樂的伴奏下
嘗試最新的遊戲
無疑是教科書級別的體驗式營銷案例
PlayStation在地下俱樂部的佈局
很快就使其成爲“反文化”的代名詞
有效性被市場驗證後
同樣的營銷方式
很快被索尼其他地區的分公司採用
並開始贊助其他極限運動賽事和音樂節
包括Big Love、Tribal Gathering
以及後來的Lollapalooza
爲了進一步以“反文化”的姿態
佔領消費者心智
Geoff Glendenning甚至製作了一堆
印着PlayStation的Logo和
“It’s more powerful than god”標語
的穿孔卡傳單
在1996年的Glastonbury Festival上
派發給觀衆
沿着傳單的小孔將其撕開
你會發現它正巧是濾嘴大小
是內行人看到
很難不會心一笑的設計小巧思
“儘管這是非常開玩笑和冒險的,但我會說穿孔卡是我們做過的最成功的營銷促銷活動之一。”
這張傳單並不是
索尼開展的唯一顛覆性運動
同年一張遊戲平面廣告再次引起爭議
海報畫面是一名男性和一名女性玩家
癱倒在沙發上
鮮血從他們的鼻子裡噴涌而出
被主流媒體指控爲描繪藥物過量
儘管索尼聲稱他們並不是在提倡吸毒
但絲毫沒有減少
傳統媒體們竭斯底裡的指責
迫於壓力,索尼撤回了該廣告
並重新設計了
一個沒有血腥元素的過審版本
俱樂部文化
在PlayStation推向主流市場的進程中
功不可沒
相應的,PlayStation也在變相反哺前者
讓俱樂部文化觸達固有圈層外的年輕人
這要歸功於前文所提到的平面廣告中
所宣傳的遊戲《Wipeout》
於1995年推出的《Wipeout》
是一款能讓你駕駛反重力汽車的未來主義遊戲
原聲帶由
Chemical Brothers、 Orbital、Leftfield
和其他當時活躍在英國俱樂部場景中的
重量級人物製作
這款遊戲完美捕捉了
當時英國地下場景的外觀、感覺和聲音
並將其包裝成人們可以買回家的
輕鬆且易用的娛樂消費產品
《Wipeout》的流行鞏固了
PlayStation在Club Kids心目中的地位
也將純正的英國俱樂部體驗
帶向了全球年輕人的臥室
索尼和Geoff Glendenning的一系列努力
將遊戲玩家的平均年齡
從14歲拉昇至23歲左右
他們讓遊戲變得炫酷
讓它們成爲青年文化的一部分
這一切在1997年到達頂峰
當《古墓麗影》的勞拉登上
青年文化聖經《The Face》雜誌封面時
這不是洗腦型口號
也不是長輩式說教
只是作爲一個遊戲愛好者的嘮叨
請記住,我們都很奇怪
我們都需要逃避現實
無論我們多大年紀,多酷或多不酷
我們都只是遊戲玩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