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郭臺銘:臺灣應變地震的韌性 再次讓世界看到臺灣奇蹟

鴻海暨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臺銘今日表示,臺灣政府、人民及臺積電等企業對於大地震應變能力展現的「韌性」,不僅國際媒體給予高度評價,更再次讓世界看到臺灣奇蹟。記者黃晶琳/攝影

403地震後,鴻海(2317)暨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臺銘就宣佈,捐出6,000萬元,協助救災及重建。郭臺銘今日表示,臺灣政府、人民及臺積電(2330)等企業對於大地震應變能力展現的「韌性」,不僅國際媒體給予高度評價,更再次讓世界看到臺灣奇蹟。

郭臺銘今日上午到愛物園追思掃墓,一下車手拿着經濟日報,看到經濟日報記者在一旁守候,笑着拿起經濟日報說:「我天天看經濟日報,剛剛在車上還在看經濟日報」。

403地震後,全球媒體關注臺灣地震災情、人民生活及產業復原狀況。郭臺銘指出,地震是很難預防的天災,過去地震有通報系統,這次好像都沒有響,期待未來政府可以加強地震通報系統,不管是早幾秒、或者早幾分鐘,以地震科技的進步,應該可以做的更好一點。

郭臺銘表示,過去舊金山大地震時,我人在舊金山,洛杉磯大地震時,我人也在洛杉磯,這次臺灣大地震,我們政府的效率真的高出很多,國外媒體都對臺灣適應地震的「韌性」,給予高度評價。

郭臺銘觀察,地震當天是工作日,臺灣人民面對強烈地震,還是正常上班,臺灣老百姓處變不驚,交通、運輸及電力等基礎設施都沒有斷,臺灣在應變這麼大地震時,所有社會的運作,都沒有間斷,讓政府可以把所有人力等資源,集中在救災運作上面。

郭臺銘認爲,這應該歸功於過去政府規劃,現在政府領導有方以外,臺灣老百姓也對自己很有自信、很有自覺,該幹嘛幹嘛,各行各業都堅守崗位,讓政府專心救災,這在國外來看是很難得的事情,因此,全世界有很多媒體在報導,並給予臺灣高度評價,這也是我們臺灣人的驕傲。

另一方面,企業端部分,尤其是半導體產能的恢復能力,也是世界關注焦點,郭臺銘認爲,臺積電對於地震的應變,再次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奇蹟。

郭臺銘表示,各行業都要靠半導體,沒有半導體我們什麼都做不出來,因此半導體的延誤,對下游的產業、全世界的工廠都很重要,因此,我們都期望臺積電能夠最好不要有狀況。

郭臺銘認爲,半導體這種精密的東西,只要地震晃動,機器受到移動,那東西就不能用,所以一定會受到一些損失,但臺積電應變的韌性,也被大家看到。

臺灣工程師的責任心更讓郭臺銘感動,他認爲,地震隔天,臺灣正在清明四天連假,大家本都是在家休息,但臺積電的工程師一個小時內馬上主動回來上班,放棄休假、家庭,街邊也有很多工程師(電力、電信等基礎設施),持續施工、維修等,這是歐美人不能理解的,可是我們中華民國臺灣的工程師,非常的有團隊、有公司、有企業責任、工作責任。

郭臺銘認爲,臺灣在地震的應變,就會把過去外界疑慮半導體放在位處地震帶(臺灣)的聲音減少,因爲臺灣應變得很好啊。

郭臺銘強調,全球各國都需要面對天災,例如地震、海嘯等,這也考驗一個社會、一個經濟組織對於天災的應變人力,而臺灣經過一個長期的訓練之後,深深植人心,且每一個工作者都很有責任心,更是一個社會政體紀律的表現,更是展現整體國家社會生命力、企業競爭力、社會凝聚力等「三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