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大「A+成績通膨」含金量降 清大「T分數」反制甜學分爽課
▲清華大學推出「T分數」制度,被教育部選爲高教深耕亮點。(圖/清大提供)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臺大因實施等第製造成學生分數膨脹現象。陽明交大也有類似狀況,A和A+佔比從49%提高到60%。清大則在4年前推動「T分數」,學生若修太甜課程,即使拿到高分,T分數反而偏低,清大在成績單上更同時顯示等第制與T分數,不僅導正學生修課心態與學習成效,更被教育部選爲高教深耕亮點。
根據臺大統計,學生成績實施等第製造成分數膨脹,「A+與A」佔比從46%增加到58%,高於國外大學30%至35%,其中光A+佔比就從20%提升到30%。類似狀況也出現在陽明交大,甚至比臺大還嚴重。
陽明交大教務長陳永升坦言,陽明交大也有類似「成績通膨」狀況,過去10年來,學生在「A和A+」成績佔比,從49%提高到60%,其中A+佔比從25%增加到36%,幾乎都是A+提高導致。會發生這種狀況,主要是成績牽涉到未來升學,A和A+兩者差很大,導致學生積極向老師爭取成績,但也老師認爲,學生表現都很好,值得這樣成績。
對於A和A+佔比太高,陳永升認爲這樣不太好,趨近於齊頭式的平等,但A+佔比多寡要設定多少是見仁見智,陽明交大未來會建議老師,希望A+佔比在20%以內。
清大也曾出現「成績通膨」,但在推動「T分數」後,已有效改善學生狀況,且「T分數」措施更被教育部選爲高教深耕計劃的亮點。
清大教務長巫勇賢說,清大在4年前就意識到分數通膨現象,所以推動「T分數」,等第制分數可透過公式轉換爲T分數,學生若修太甜或含金量太低的課程,即使拿到高分,T分數反而偏低,反之若學生修的課很難,即使分數偏低,但T分數反而會偏高。
巫勇賢表示,現在清大有60%學系採用T分數評分書卷獎,推動T分數後,學生的成績單會同時呈現等第制與T分數,並加註說明T分數在班上排名,因爲成績可以展現學生的學習成效,學生的學習心態比較正向,不會因爲某門課較硬而不修,或者某門課太甜而導致學生搶修。
對於在乎等第製成績的學生,巫勇賢指出,很多老師都知道成績膨脹現象,所以在看學生推甄資料時,並不是只看等第製成績,老師最在意的是主科表現及專題與研究計劃爲主,學生在通識拿到高分不一定有幫助,建議學生不要只追求表面的成績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