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隊戶外賽道,步入芯片江湖:探路者的浮沉20年
《投資者網》王健凡
在中國戶外運動市場還未被國際品牌瓜分的年代,探路者曾是無數國人的第一件衝鋒衣。
在"北面"、"始祖鳥"、"猛獁象"等品牌尚未掀起全民戶外熱潮的時期,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品牌,以親民的價格成爲了當時戶外圈子裡當之無愧的"扛把子"。
然而商海浮沉,物是人非。曾幾何時,這個被譽爲"中國戶外運動第一股"的品牌,在2015年最高坐擁260億市值,股價攀升至近29元/股的高峰。如今,探路者的身影卻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股價跌至9元/股左右徘徊。
從2009年登陸深交所時的意氣風發,到2017年陷入虧損的低谷。這個成立於1999年的戶外品牌,見證了中國戶外運動市場的蓬勃興起,卻也在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中,寫下了一段充滿戲劇性的轉型故事。
一對夫妻的創業之路
探路者的創業史,源於一段偶然相遇的緣分。
90年代末,還在廣西北海餐廳工作的四川姑娘王靜,與離開體制下海創業的工程師盛發強相識。
這位從測繪專業畢業的年輕人,已經在南方開創了自己的小型印刷企業。二人在共同打拼中結爲伴侶,也爲日後探路者的誕生埋下了伏筆。
一次展會上,年輕的夫妻倆被一頂帳篷吸引。憑藉着對戶外市場的直覺,他們斥資購買了這項可摺疊帳篷的專利技術。這個選擇讓他們的事業軌跡發生了轉向,由此開啓了探路者的創業篇章。
1998年,他們選擇了北京作爲創業新起點,在北京香山腳下的一處平房裡創立了探路者品牌。
創業初期,雖然業務規模不大,但發展勢頭良好。步入新世紀後,公司規模很快突破千萬級別,爲後續的快速擴張奠定了基礎。2009年,探路者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年營收達到了數億規模。發展勢頭一路延續,到2014年時,公司淨利潤近2.9億元,市值順勢突破了80億大關。
如今的戶外運動市場方興未艾,從露營到登山,從騎行到徒步,戶外生活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都市人接納。國際知名戶外品牌紛紛加碼中國市場,新消費品牌也不斷涌現。
然而探路者卻在這輪行業擴張中逐漸失去了先發優勢。公司在業績最好的時期啓動了多元化轉型,但一場資本運作之後,增長勢頭戛然而止,企業陷入經營困境。
這位曾四次登頂珠峰的女企業家,在商海中遭遇了比登山更具挑戰的考驗。
跟風“生態圈”的代價
2015年的中國商界,"生態化反"還是一個足夠吸引人的商業概念。在賈躍亭的影響下,不少企業家紛紛追逐起"生態圈"的發展理念。
這股熱潮也影響到了探路者的掌舵人盛發強,一個看似宏大的轉型計劃就此展開。
那一年初春,探路者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戰略構想:以"經營用戶"爲核心,圍繞戶外、旅行、體育三大板塊打造生態圈。
公司開始了一系列併購,先後入股了Asiatravel、綠野網、極之美和易遊天下等多家旅遊服務公司。這場轉型背後,是盛發強對"生態圈"未來的憧憬。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新業務不但沒有帶來預期的收益,反而成了公司業績的沉重包袱。
2017年,多個併購項目業績不達標,探路者不得不計提近2億元的商譽減值,賬面商譽從前年的近3億驟降至不足1億。
當年中期公司請來了樂視體育前CMO強煒擔任總裁。這位來自樂視系的高管延續了此前的運營思路,大手筆投放廣告,僅這一項支出就超過1億元,同比增長57%。
然而高額營銷費用並未帶來相應回報,加上旅行業務持續下滑,探路者陷入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強煒在短短半年後離職。危機之下,王靜在2017年底重新執掌公司。
她的應對策略非常明確:果斷放棄"生態圈"戰略,迴歸戶外用品主業。一系列"斷臂求生"的舉措隨之展開:聚焦探路者和Discovery Expedition兩大品牌,剝離新增品牌;相繼退出圖途、易遊天下、綠野國旅等項目,對綠野網、六隻腳等業務進行重組。
這場調整暫時穩住了公司頹勢,但探路者已難重現往日榮光,此時選擇離場或許是無奈的抉擇。
芯片賽道上的谷底歸來?
2019年末,盛發強與王靜夫婦開始了分步撤離的計劃,先是以4.5元/股的價格向通域基金轉讓了7.73%的股份。
2020年,探路者遭遇業績重創,收入驟減近四成,創下3.12億元的扣非淨利潤虧損新高。這場失利加速了創始人的離場步伐。2021年初,王靜夫婦再度轉讓5169萬股給通域衆合,交易總價3.36億元。
兩輪股權變更後,這個曾經的戶外王國易主通州市國資委。短短一個月內,以王靜夫婦爲首的原管理團隊集體告別。
一個時代就此落幕,但探路者的轉型故事並未結束。新東家爲其選擇了一條出人意料的道路——進軍芯片領域。
從2021年收購芯片設計公司北京芯能開始,探路者陸續投入超6億元佈局芯片產業鏈,逐步形成了戶外用品與芯片設計雙輪驅動的業務格局。
這個看似冒險的選擇,卻在數據中顯現出轉機。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預計實現近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百分之百。其中,芯片業務佔比從2022年的不足1%迅速攀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15%。這個曾經的細分賽道龍頭,正在一條截然不同的跑道上尋找新的可能。
二十餘年過去,探路者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只做帳篷的小作坊,也不再是戶外圈的"扛把子。在不同掌門人的帶領下,它一次次轉型求變,卻始終在探索中尋找着前進的方向。或許,這纔是"探路者"這個名字最貼切的註解。(思維財經出品)■
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