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中安時評:“反向春運”同守護 “正向奔赴”話團圓

(原標題:【地評線】中安時評:“反向春運”同守護 “正向奔赴”話團圓)

春運大幕拉開,返鄉人羣浩浩蕩蕩涌入車站。據預計,2025年春運期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左右,同比增長約7%,規模創歷史新高;鐵路、民航客運量有望分別突破5.1億人次和9000萬人次,規模在去年曆史峰值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與傳統春運不同,有的人開始了“反向春運”,從“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到“我來到你的城市”,“反向春運”正在90億人次的跨區域流動中掀起新風潮。

與傳統的春運不同,“反向春運”是父母乘坐高鐵到子女務工的城市團聚,這種避免高峰出行的“反向春運”,不僅減少了搶不到票的焦慮,還能享受打折的車票和更空曠的車廂,讓春運的旅途更舒適。老人們帶着海南白切雞、湖南臘肉、四川折耳根這些家鄉特產反向奔赴,讓工作忙的年輕人也能在假期少了一點折騰,這是兩代人彼此之間的理解。同時,一些城市也在春節期間推出新興文旅項目吸引訪客,在廣州,花城廣場的春節燈會成爲全國聞名的年味地標;在成都,寬窄巷子結合大熊貓基地的“新春文化遊”吸引大批家庭出遊……“反向春運”逐漸變成“微度假”出遊,也讓過年團聚多了一份悠閒。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團聚是永恆不變的主題。相對於年輕人的假期短,老年人的“反向春運”,往往意味着團聚的時間會更長,這也更符合團聚的主題。父母離開家鄉,來到城市,這是一種城鄉文化交流的深入,讓父母等長輩更直觀感受到兒女在城市裡生活,彼此也能更加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因爲春運大部分是單向客流,許多運力被浪費。但是,隨着“反向春運”的興起,這種資源浪費的情況得到緩解,人們購買到了更加優惠的打折高鐵車票,這也不失爲一種“小幸福”。

“反向春運”需要“雙向奔赴”,這份“雙向奔赴”不僅需要子女的關心關愛,還需要子女所在的城市一同努力。與年輕人不同,一些老年人很少出遠門,接受新興事物的能力較弱,這就需要交通運輸部門提供更細緻的答疑解惑、交通指引、人工檢票等適老化服務。同時,對於他們所奔赴的大城市而言,要相應增加對老幼羣體的服務投入,如地鐵、車站增加志願者協助提行李、購票;景區增設無障礙通道;消費場景中推出老年支付專用通道等;通過種種細節,讓老人感受城市溫度,才能讓這種“反向春運”獲得更高的認可度。

“反向春運”同守護,“正向奔赴”話團圓。“反向春運”改變是出行的反向,不變是團聚的主題。對於重視親情的中國人而言,對親情的守望,讓團聚成爲了春節最亮眼的底色。讓“反向春運”更溫暖、更舒適,全社會一同努力,讓愛的反向傳遞也能成爲一種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