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風險仍存 陶冬提建言
陶冬近日接受香港經濟日報專訪時指出,大陸經歷20多年增槓桿帶動經濟奇蹟後,目前處於去槓桿的中間點。要化解債務問題,不是一點一點地解決,需要比較大的動作,使大環境改變,才能扭轉心理預期。
陶冬表示,各國都會出現這種信用週期的下行週期,並非大陸的獨特現象,但最終需要穩住去槓桿過程,才能穩定系統性風險。然而,如果不先灌水把船浮起來,就無法結構性改革,當年歐美的債務危機都是靠QE解決,以避免金融系統崩潰,但歐美錯在把船浮起來後,仍繼續不斷灌水,而肆無忌憚地灌水纔是問題所在,所以不要妖魔化QE。
陶冬分析,過去大陸經濟基本上是靠「三頭馬車」支持,經濟政策的核心邏輯是刺激需求端來帶動基礎建設、拉動民營投資及提高消費信心。目前大陸政府在刺激需求上力道相當大,而且也達到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所以不必太擔心大陸GDP增長,但如何拉動消費及投資信心,是2024年經濟政策的重要挑戰。
路透報導,大陸國務院近期下令,要求債務嚴重的地方政府推遲或喊停完成度不到一半的基礎建設項目,涉及遼寧、天津、重慶等12個地區,至於完成度超過一半的項目則需縮小投資規模。大陸政府要求這些地方要盡一切努力,把債務風險減到低至中等水準,當達到減債目標,大陸發改委將尋求國務院批准,調整它們的新基礎設施投資債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