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屆旺旺時報文學獎得獎名單揭曉

邱瀟君〈舞在黑色除夕夜〉

林佳樺〈翻越一座山〉

楊婷雅〈金山逐光--少年火長的百年漁法〉

飛梗〈臺廠人〉

陳二源〈金秀病〉

陳泓名〈橋下的灰鸚鵡緊緊挨着避雨〉

田家綾〈巢寄生〉

吳俊霖〈蓮仔〉

王晉恆〈腹中靈〉

李蘋芬〈霧中游戲〉

沈政男〈失智阿嬤教我的歌〉

李佩琳〈鳥影之窗〉

曾國平〈頹廢者和他的牀〉

沈信呈〈世界上最適合愛情的人〉

扈嘉仁〈萬華謠言〉

第44屆時報文學獎自7月1日起至7月31日截止徵件,透過網路報名及掛號報名,共收到1278件作品參賽,其中包含影視小說類365篇(臺灣221篇、中國大陸103篇、港澳13篇、日韓3篇、東南亞12篇、美加8篇、其他5篇);散文類357篇(臺灣214篇、中國大陸97篇、港澳8篇、東南亞14篇、美加15篇、日韓3篇、其他6篇);新詩類488首(臺灣343首、中國大陸97首、港澳13首、東南亞31首、美加3首、其他1首);報導文學類68篇(臺灣39篇、中國大陸15篇、港澳7篇、東南亞3篇、美加4篇),經過初審、複審、決審的嚴格評審作業,於今日公佈第一階段得獎名單(不分名次),恭喜得獎者,也感謝所有參與時報文學獎的海內外作者。

我們將於12月2日(六)於時報大樓舉行第44屆時報文學獎頒獎典禮,現場揭曉各類組正式名次,歡迎作家、讀者、文友蒞臨歡聚,共同迎接閃耀的文壇新星。

《報導文學類》

邱瀟君

〈舞在黑色除夕夜〉

山東壽光人。政大新聞系畢,1978年赴美。在美經營房地產投資;先生去世,有兩位成年女兒。因疫情關係,美國這片文化大沙漠,欣逢甘露,有機會在線上向臺灣老師學習,重新拿筆,寫下身邊的事和故事。

得獎感言:

離臺前,書寫是青春的主旋律。滯美后,文字是牆角蒙塵的舞鞋。

去年參觀時報文學獎頒獎典禮,報導文學得獎者在臺上爲她筆下的人物落淚。當時思忖:北美華人的淚,是否亦可在我筆尖滑落?

我不會跳舞。舞星槍擊慘案後,我只想把那些人那些事記下來。

謝謝評審老師,你們讓那晚異鄉顛躓的舞步被看見。而我受鼓勵的筆,舞不停歇。

林佳樺

〈翻越一座山〉

孵出兩本散文集,喜歡讀字與寫字的人。

得獎感言:

謝謝時報、評審、家人、寫作路上的老師、有鹿出版社,謝謝好友豔雲及久美格西邀約的印度行,我非常非常的幸運。

楊婷雅

〈金山逐光--少年火長的百年漁法〉

筆名Yama,1988年降生臺中,看似男童的中年婦女。大疫之年開始投文學獎,自小品文和散文練起,喜獲後山和林榮三等文學獎;去年轉戰報導文學猶如發現天命,連得夢花文學獎、玉山文學獎,並蟬聯兩屆磺溪文學獎首獎。

得獎感言:

感謝時報文學獎肯定,也謝謝沒有放棄百年漁法的簡士凱火長,還有埋首寫作到天亮的自己。即便揹着黑夜,我想我們都會繼續燃燒下去。

飛梗

〈臺廠人〉

文學圈外人,因藝文產業環境險峻而轉職,在海內外臺商工廠工作超過四年。在本科系畢業即失業之時,看見越來越多畢業生帶着受過藝術薰陶的視角,像種籽一般被撒向社會角落,用各種方法紀錄當代,我是其中之一。

得獎感言:

臺灣外移的工廠都去哪了?他們現在可好?

從楊青矗的〈工廠人〉到陳界仁的〈加工廠〉,記錄了臺灣的代工經驗與產業外移,本島的故事似乎趨緩,而這場臺商與全球化的重頭戲正在海外激烈進行。我蹲點臺廠進行紀實書寫,「臺幹」的身分位處觀賞資本主義這場大戲的最佳視野,向上仰望西方品牌的行銷操作,向下俯視勞工階級的無奈。

《影視小說類》(本屆僅取三名)

陳二源

〈金秀病〉

筆名AB,1991年生,屏東人,花農之子,前花農。想寫朋友寫作會一員,想像文學收音機主持人之一。曾獲高雄青年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桃城文學獎等。

得獎感言:

那幾年,這個家是真的生了一場好長的病。

妳一肩把妳先生,我的父親扛起,扛起家,扛起妳兒,從花農之子變成不合格花農的我。

小說裡壞的、自私的形狀,是那時我始終開不了口,想要跟妳說的:我好抱歉,那時我好懦弱,我好沒用,我愛妳。

謝謝想像朋友,謝謝最棒的夥伴耀元,謝謝一直支持我的老婆與最可愛的孩子。

陳泓名

〈橋下的灰鸚鵡緊緊挨着避雨〉

小說、散文寫作。成大水利系、獨立書店「楫文社」負責人,現居墳墓山旁與捷運水泥基樁下。獲臺北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新北文學獎;獲國藝會與文化部創作補助:臺電工程史、離岸風電、公共工程、澎湖家族史;出版小說集《湖骨》、《水中家庭》。

得獎感言:

最喜歡兔兔族長了……

田家綾

〈巢寄生〉

臺大社會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建築碩士。當過日本上班族,討厭滿員電車,在文學雜誌介紹曾經到達的遠方。獲新北市文學獎、桃園鍾肇政文學獎、文化部青年創作獎勵、國藝會創作補助。

得獎感言:

第一次得小說獎。想跟小時候的自己說,後來你終於可以寫完一個故事,還有更多更多。想跟沒能立刻投入文字創作的自己說,途中看到的那些,很有用。謝謝家人總是放任我轉向並無條件支持,謝謝給過我批評與鼓勵的師與友。

《散文類》

吳俊霖

〈蓮仔〉

筆名崎雲,1988年生,臺南人,創世紀詩社同仁。寫詩,也寫散文。着有詩集《無相》、《諸天的眼淚》。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周夢蝶詩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創世紀六十週年紀念詩獎、鍾肇政文學獎等。

得獎感言:

蓮仔像粗心的小孩,時常忘東忘西。她曾經忘了她有一個兒子,但她總是會驕傲地跟她的兒子說還好她有這麼一個兒子。有時,那個兒子好像是我,又好像不是。但蓮仔永遠是我最心疼的母親。

王晉恆

〈腹中靈〉

1996年生於馬來西亞吉打雙溪大年,祖籍廣東潮州普寧,畢業於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醫學系。目前爲一名醫生,兼任《馬華文學》執行編輯,《星洲日報.馬華讀立國》專欄作者。着有散文集《時光幽谷》。曾獲花蹤新秀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嘉應散文獎及若干大專文學獎。

得獎感言:

在「家醜不可外揚」 的語境之下,散文書寫應被視作禁忌。去年花蹤新秀文學獎,父親以他從未預想過的形象現身讀者視野;母親因而問我幾時也要寫寫她。作爲養我育我之人,她自然不可能從我的書寫中缺席。不敢將這篇得獎散文獻給她,畢竟這類揭露家庭傷痕的幽微之詞,只爲文學舞臺所容,與社會對一個男子漢的期待,截然相悖。

李蘋芬

〈霧中游戲〉

生於晚春,有詩集《昨夜涉水》、《初醒如飛行》和貓二匹。曾獲臺北文學獎、詩的蓓蕾獎、文化部青年創作獎勵,現爲政大中文所博士候選人、兼任講師。

得獎感言:

書寫的當下仍在思考書寫的意義。不確定大霧將如何散去,謝謝所有讀了它的人,對我來說,它充滿崎嶇與不安,作爲書寫者的我擁有太多幸運。

最感謝吳佳鴻,希望文字把我們帶往遠方。

沈政男

〈失智阿嬤教我的歌〉

一九六八年生,臺中市人,臺大醫學系畢業,臺大心理碩士,陽明交大腦科所博士生,老年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亦曾撰寫多家媒體專欄,並以文字志工自許,在臉書寫文章達數千篇。

得獎感言:

我從事失智與長照工作二十餘年,從阿公阿嬤那裡聽到很多故事,也學到不少人生經驗。有一位老阿嬤曾在診間笑笑問我,「你問那麼多要做什麼?」這篇文章就是一個回答。失智不只是一場苦難,它也可以是一分賜福,這篇文章就是一種佐證。我要將這個獎獻給我的母親,她不識字,做工維生,卻教出一個能夠得到文學獎的醫生兒子。

《新詩類》

李佩琳

〈鳥影之窗〉

筆名漫漁,臺北眷村小孩,臺灣香港之間漫遊,斜槓的寫作人/語文教師/小農文創工作者/貓奴。臺灣詩學和野薑花詩社成員、乾坤詩刊編輯。曾獲時報、臺中、星雲、金車等詩獎,詩集有《剪風的聲音》、《夢的截圖》。

得獎感言:

2022年夏天,我所居住的臺北社區的臉書羣組出現了一則貼文——一位母親帶着妥瑞兒去看電影,孩子不斷髮出啾啾聲,母子最後被觀衆指責而黯然離場。〈鳥影之窗〉的創作發想,不是在論對錯,而是嘗試藉由詩,讓那對母子走進我構築的場景,把母親的內心世界具象地呈現。謝謝時報的主辦單位和評審,讓這首詩被看見。

曾國平

〈頹廢者和他的牀〉

筆名語凡,新加坡文藝協會副會長,新加坡文藝報主編,曾經獲得新加坡文學獎,方修文學獎,臺灣華文現代詩五週年詩獎正獎,第一屆臺灣人間魚詩獎等。

已出版八本詩集,一本散文詩集。

得獎感言:

謝謝時報文學獎評審給我的肯定和鼓勵,謝謝在寫詩路上引領我的老師。謝謝與我一同在詩路上探索和創作的詩人,謝謝我的讀者和我崇拜的詩人。謝謝生活給我的快樂和困難,謝謝時間賦予我的思考和現象。謝謝遠方的朋友和陌生人,因爲你們纔有我每一首詩。

沈信呈

〈世界上最適合愛情的人〉

筆名沈眠,1976年生,着有詩集《文學裡沒有神》和短篇小說集《詩集》、詩歌寫作計劃《武俠小說》。獲多種藝文補助、文學獎及詩選。詩作、書評與人物專訪,常見於副刊雜誌媒體。

得獎感言:

這首詩獻給夢媧。夢媧定義了我和詩歌之間的距離,或者極致點說,夢媧是我丈量整個世界的方法論。我深信着,無與倫比的幸福,來自於遇見一個世界上最適合愛情的人,而且剛剛好她愛着我,即使遭遇了各種傷痛與劫難,仍然不悔不棄。謝謝評審們願意給予這樣一首詩獎項,尤其它純粹是爲了夢媧而存在,也就特別有種額外的輝煌感。

扈嘉仁

〈萬華謠言〉

1998年的清明節生,命宮天機星化忌。就讀政大中文所碩班,目前定居雨影村。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中興湖文學獎、後山文學獎等。作品在FB粉專「扈嘉仁ㄉ詩」更新。

得獎感言:

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