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場全馬|在螺螄粉味兒的山水柳州 晉階“雙百”跑者
2013年的5月,在布拉格完成了人生首馬,6年後,還是在布拉格,成爲了“百馬跑者”中的一員。時光倏忽,來到了2024年3月的最後一天。
廣西柳州,突如其來的28度的高溫潮溼氣候環境中,我用一場久違了的“桑拿馬”正式進階“雙百”,所幸沿途風光無限,柳江壯麗,攬閱江山,耳畔還時時飄揚着“劉三姐”悅耳的山歌聲。
說起柳州的歷史文化底蘊,可追溯到3萬年以前,即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
1956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室華南調查隊,在裴文中、賈蘭坡兩位教授帶領下,在柳州發現了白蓮洞古人類遺址,發掘出石器500多件、人牙化石2枚、動物骨胳化石3500多件、人類用火遺蹟2處。白蓮洞文化及附近的“柳江人”遺址在人類學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白蓮洞遺址已經成爲中外人類學家關注的科研場所、科普課堂和旅遊勝地。
柳州,這座有着強烈人文山水底色的現代工業城市,有着太多的主題關鍵詞,在人文歷史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終老於此,美麗的民間歌仙劉三姐歌聲飄揚並在此成仙;在工業時代,這裡是中國西南工業重鎮,廣西1/4的工業總產值來自這裡,柳鋼和五菱是這座城市的重要支柱,在旅遊資源方面,這裡有着典型喀斯特地貌的無限風光,還有香飄神州聞名天下的著名小吃——螺螄粉。
跑在溼熱的柳州馬拉松的賽道上,爲了壓低心率,我從5公里後就放棄了既定配速,這也可以讓我有時間在慢速前行中細細感受“第200場”的過程,腦海中時時穿梭着的,是過去五年間從第101場到第199場馬拉松的點滴瞬間。
2019年5月捷克布拉格廣場,第100場全馬
過去五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我們的生活秩序和節奏都變得有些不一樣,在我2019年5月帶着百馬獎牌回國之後,當然不會想到大半年之後即將發生的事,更不會想到,此後長達近三年的時間裡,幾乎再沒有“說跑就跑的馬拉松”,有的只是在一次次延期與取消之間堅持跑下去的信念。
這五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看待世界的角度,想問題的思路,對待人生的態度也發生着潛移默化的轉變,在柳馬的賽道上,感慨萬千,一時間,竟找不到頭緒。
回顧“雙百”:跑馬的終極意義是成爲自己
第一個“百馬”用了六年,第二個“百馬”用了不到五年。
說實話,我從來不是一個追求配速的跑者,我只是單純地喜歡馬拉松這項運動帶給我的個人體驗和感受。無傷、調節身體指標和用腳步覆蓋地球上更多的地方是馬拉松這個遊戲於我的意義。
馬拉松真是一項很神奇的運動遊戲。去年一衆百馬跑者成立了中國探險協會百馬跑者分會,讓我得以認識了更多民間馬拉松大神,這裡指的大神,有些是跑得快,有些是跑得多,這都是競技意義上的,但還有一種大神,是超越了運動本身的那種神奇。
比如,年近八旬的夫妻一直在攜手飛奔。一些曾經體重200斤以上的大胖子,現在把自己跑成了一道閃電。還有曾經被確診癌症的跑者,現在竟然通過跑馬自愈了,也有跑了兩三百場馬拉松的殘疾人跑者,很多事,完全沒辦法用科學去解釋,我只能稱之爲“馬拉松神蹟”。
200是一個大整數,在我跑馬的人生中,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和里程碑,積少成多、滴水穿石,馬拉松帶給我的改變確實不少,歸結爲三點。
一是身體上的改變,我可以很好的掌控和了解自己的身體,知道用多少跑量、什麼步頻來控制體重和身體的各項指標。
大概在我跑馬的第三四個年頭上,我在體檢時就很注意身體的各項指標,隨着年齡的增長,可能有一些指標會變差,但在這些年成規律的跑步中,這些指標一直還算理想,這就是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
而擁有這個能力,遠比跑了幾百場馬拉松,要更有意義得多。
二是精神上的改變。無論是曾經的抑鬱、焦慮,這些年創業過程中的苦悶,可以說,馬拉松打開了我心靈的一扇窗戶,又在這窗內點亮了一盞燈。苦悶、孤獨、難過的時候,馬拉松,總能帶給我源源不斷的快感,那些奔跑的衝動,重啓我對於生活的信念與動力。
還有,馬拉松讓我打通了與世界和人文溝通的一條新的通道、媒介。
這些年一直在堅持跑馬與寫馬,尤其是在第一個百馬之後的絕大部分馬拉松,無論工作多忙,我都會盡量通過文字與圖片把它記錄下來,並在這個過程中重新認識了很多城市和人文地理。
過去五年,我粗略統計了一下,寫了大概90篇文章,超過30萬字,文字的內容有遊記,也有對社會的反思,對產業的思考,對歷史的回顧,五花八門,有時甚至覺得寫馬的樂趣與收穫,並不亞於跑馬本身。
這些文章的影響力也在逐步得到認可,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用這些文章來推介城市文旅,對於這一點,其實內心很是欣慰,用這些微薄之力,去幫助儘可能多的中國城市展現風采、幫助大家瞭解馬拉松跑道背後的人文地理,同時,也能更加深度挖掘馬拉松產業背後的文化價值。
在布拉格跑完第一百場馬拉松後,我給自己定了一個新的目標,帶動與推動這項運動的發展,讓更多人愛上馬拉松。所以當“關門領跑員”成了我跑馬拉松的另一個“內容”。從那至今,已經做了31場“關門領跑”工作者,在各種賽道上見到了很多爲實現首馬奮力的人們。令我深深震撼。
很多人不喜歡當“關門兔”,認爲花6個多小時跑馬,還要按照那麼慢的配速跑,特別麻煩,但我不這麼認爲,關門兔的意義在於,你是在幫助別人實現夢想,用自己的身體帶動他們,用語言激勵他們,這是件很美好的事。
200場馬拉松,現在回想起來,有很多“名場面”
比如疫情之前,在南極,在北極跑過的馬拉松,還有疫情剛結束後,和女兒共同參加了777世界馬拉松挑戰賽,實現了之前認爲不可能完成的挑戰。
從百馬之後,大概是在疫情期間,加入動境體育,我開始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低心率跑:MAF180跑法,通過這種跑法,跑得更加舒服,跑得更持久。我於是開始體驗超馬的快樂。在這同時,開始嚐到鐵三,自行車和游泳與跑步的交叉訓練,使得攝氧能力進一步提升。
得益於這些有效的訓練,在100到200個全馬的過程中,先後挑戰了幾項看上去挺瘋狂的路跑種類,除了777之外,還有三天三馬、九天九半馬、連續解鎖了北京三、四、五、六環的環路跑等等。
這些挑戰的結果都是很愉快的,在每次最後衝線時也很興奮,但仔細品味過程,沒有哪個是容易的,有時實在感覺艱難和煩躁的時候,我自己悟出了一個小竅門:看腳下的路,一步一步的跑下去, 積累下來,“控制、調整、不放棄”,最後,就能完成。
我始終相信,痛苦是人生的財富,而在馬拉松賽道上累計的痛苦與掙扎,都會成爲未來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中國馬拉松有一個關於年齡的數據,大衆馬拉松跑者中佔比最大的年齡羣體,就是中年人,30多歲到50多歲爲主力。
“中年人的運動”,其實也體現了人生到了這個階段之後,對於很多事的理解。而這些與馬拉松運動有着很高的契合度。
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PB,哪有那麼多的冠軍,每個人,其實都是在和自己的內心對話,在跑馬拉松的路上,逐漸地理解自己,原諒自己,掌控自己,說服自己,最後成爲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跑柳州:山河之間,龍城風貌
本次柳馬賽道上,潮溼的空氣彷彿黏在了皮膚上,在這樣的氣候下奔跑,人是一定要有耐心的。
但是補給和志願者都非常好,補給充足,年輕志願者還把冰水浸泡的海棉主動遞給大家降溫。
而好的情況是,風景確實美麗,大部分賽道都設置於柳江河沿岸,以環江濱水大道和沿江路爲主,“一車、一江、一花、一粉、一城”是柳州的風貌濃縮,今年比較可惜,沿途的紫荊花還未開放,但是黃鈴木還是很美的,點綴在路邊。
從市民廣場出發,跑不多久,就遇到了柳州的網紅戒指橋——白沙大橋。
繼續向前,又有風雨橋造型的鳳凰嶺大橋,從10公里賽段起,進入一片花海,但也是難度最大的一段賽道,這裡開始的環江濱水大道景觀段,道路兩邊開了一些紫荊花和黃花風鈴。
賽程過半,就來到了風景最美的賽段,寬闊的江水讓我有畫中奔跑的奇妙幻覺。
賽程進入最後1/3時,途經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沿途優美的風光與清新的空氣消解了一些潮氣帶來的疲憊感。
在30km處,路過三門江大橋,兩公里後進入蜿蜒的連續折返路段,34公里後,進入馬拉松最後的7公里。
當跑到40公里時,到了廣西科技大學的門前,望一眼熱情的莘莘學子,繼續堅持,跑回到市民廣場,雙百完賽!
2024年柳州馬拉松同時也是警察馬拉松,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警察跑者也參與到比賽中,爲比賽帶來了更多一層意義。
柳州文脈:柳宗元的文化遺產
兩千年來,柳州這座柳江上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曾兩次與中國的命運產生了緊密的聯繫。
漢武帝曾欲借蜀人與夜郎攻打趙氏南粵,所選路線爲經潭水(柳江)下蒼梧。柳州居潭水中游,建於漢武帝元鼎六年,初名潭中,是控扼雲貴、進擊南粵的要津。
在抗日戰爭中,柳州是中國抗日最重要的大後方之一,接收了全國內遷工業,承擔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任,承受了巨大的犧牲。
柳州,也是中國文脈的重要傳承地。“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唐代大詩人柳宗元的詩句,令柳州的文脈源流至今。
唐宋以來,柳州得人文眷顧。唐初開鑿的相思埭將灕江與洛清江—柳江連通,自此從瀟湘至柳江一葦可航。
唐元和十年,柳宗元被貶柳州刺史,沿水路來到柳州,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四年,但也給柳州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他敷揚教化,使柳州成爲嶺南西部文教的大宗,福澤至今,不僅留下了文廟、水井、竹、柳、柑橘、儒學、仁愛和詩篇,還發現了龍壁回瀾的柳州石,這是柳州作爲中華奇石之都的緣起。
最值得一提的是,柳宗元在柳州用各種方法幫助欠債者爲子女贖身;有些人家實在太窮,無力贖身,就讓債主記下子女作爲傭工相應的報酬,待報酬與欠債兩相抵消時,將子女歸還其家。
韓愈在柳宗元的墓誌銘裡記錄了這件功德無量的創舉,展現出一位文人士大夫在人生低谷中依然心繫民生的可貴人格。
柳州工業:中國汽車城
在中國近現代史工業史上,柳州是不可繞過的城市。
清末洋務派官員、柳州知府楊道霖引入了廣西最早的機器採伐業。
民國時期,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傾力建設廣西。時任廣西建設廳廳長伍廷颺更把柳州作爲廣西的經濟文化中心來打造。
自上世紀20年代起,柳州引入民用工業,創辦軍事工業,規劃城市交通,佈局現代教育。柳州成爲新桂系手中現代城市建設的一個地方樣板。柳州機械廠就建於這一時期。
抗日時期,湘桂鐵路與黔桂鐵路在柳州交會,柳州成爲西南絕無僅有的鐵路交通樞紐。
新中國成立後,在全國工業企業的支援下,柳州工業崛起於西南。從機械、鋼鐵到熱電、化工,柳州一度成爲西南地區工業重鎮。而作爲西南的交通樞紐,柳州匯聚湘桂線、焦柳線、黔桂線、衡柳線等衆多幹線。
今天,柳州的裝載機銷量全球第二,新中國第一臺輪式裝載機、鉸式裝載機都來自柳州工程機械。柳州人均汽車產量爲全國第一,是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品牌最多的城市。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作爲大型汽車工業城市,柳州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也是領先全國,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突破200萬輛。在科研創新方面,由8名院士領軍的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構建了全鏈條研發體系,累計承擔國家及省部級課題84項、參與國內外新能源汽車標準制定157份、專利授權超6000件,研發成果累計應用車輛超60萬輛。
在柳州街頭,隨處可見五菱的兩座微型純電動汽車,這種整車售價非常便宜的迷你車,是當地人最喜歡的代步工具。柳州人詼諧地戲稱爲“剁椒魚頭”。
柳州街頭巷尾密佈的充電樁,也非常適合這種佔用面積很小的汽車充電及停車。
時至今日,從冶金、機械、重化到紡織、家電、藥業,“柳州製造”幾乎是全方位的。
作爲中國第一座工業博物館,柳州工業博物館正是柳州工業輝煌的寫照。
柳州工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
說起柳州的教育,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可算是中國最好的高職院校之一,此次柳州之行,我專門到學校去參觀走訪,還和同學們做了一次很有意思的關於未來職業發展的熱烈對話。
成立於1998年的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先後由廣西冶金工業職工大學、柳州市工業職工大學等8所學校歷經兩次合併而來,是全國100所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之一、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
學校兩個校區共有1.6萬餘名學生,設有54個專業,其中還包括螺螄粉產業學院。學校堅持校企合作辦學,與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實踐平臺18個,共建校內專業實訓基地31個。其實這種產教融合的模式,對於提升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是有很大幫助的,學生在大學中可以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一技傍身,出了校門就能有用武之地,非常值得其它高校借鑑。
柳州文旅:不讓工業爲環境扣分
柳州有一個豪氣的別稱:龍城,但是,也曾有一個非常不堪的別稱:“酸雨之城” ——由於工業太過發達,柳州廢氣嚴重超標,常下酸雨。
柳州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在城區及柳江、柳城兩縣已發現大中小礦牀26處,礦產12種,多爲非金屬礦,已探明儲量8種,其中以水泥、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和白雲礦分佈較廣。依託這些資源,柳州成爲中國西部的工業重鎮,但是,伴隨着工業的發展,柳州的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尤其以酸雨現象爲甚。
其實,這也是中國所有工業城市面臨的環保課題,在這個問題上,柳州通過十幾年的努力,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從2004年起,柳州實施“碧水藍天”工程,大力整治環境,經過多年努力,柳州終於不再下酸雨,當地政府還加大了對城市環境的保護,大力植樹造林,廣種花卉。
如今的柳州,可稱得上是山水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工業城市之一。這座城市的底色不再是鋼筋水泥,而是綠色與粉色交相輝映,已經多年入選中國宜居城市榜單。
說起廣西的山水,中國人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桂林,但柳州在山水資源稟賦上毫不遜色,這次來跑馬,讓我對穿城而過的柳江印象深刻,據說柳江的水質之清,已經達到了中國頂級。
柳州是真正的山水形勝之地,奇山異水風光卓絕。
柳州讓人稱道的另一點是,市內所有公園全部免費,這其中的龍潭公園和柳侯公園甚至是國家級公園,其風景之美,毫不輸於某些國內5A級景區。
尤其是到了每年的三四月間,也就是這次柳馬所在的時間區間內,是柳州一年風景最美的時段,全城花事,20多萬株紫荊花爛漫迎客,將這座一直在我印象中硬邦邦的工業城市打扮的燦若雲霞。
關於柳州,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關鍵詞:螺螄粉。
螺螄粉具有辣、爽、鮮、酸、燙的獨特風味,其味美還因爲它有着獨特的湯料。湯料由螺螄、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種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製而成。
螺螄粉其實有些像北京的豆汁、湖南的臭豆腐、福建的土筍凍,它們都屬於極具地方特色和獨特氣味的美食,喜歡的人覺得它是人間至味,不喜歡的,就會被它獨特的氣味“薰陶”得退避三舍。
爲了找正宗的螺螄粉,無意中來到了柳州老城的“五星街”,結果這成了柳州我最喜歡的地方,特別穿越、特別接地氣兒、特別有煙火味兒。
與風景、美食相提並論的,還有柳州的歌聲,這歌聲當然來自中國民間傳說中最著名的歌仙劉三姐。
在柳州流傳着一首民謠:“柳州有個魚峰山,山下有個小龍潭。終年四季歌不斷,都是三姐親口傳。”
相傳在唐代,柳州的小山村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叫劉三姐,她在柳州傳歌時騎鯉魚昇仙,柳州立魚峰公園內的歌仙祠就是爲紀念劉三姐而建。
或許是受到劉三姐的影響,柳州人的唱歌氛圍很濃,人羣圍在一起唱歌的場面很壯觀。
柳江邊上晚上的網紅打卡地“窯埠古鎮”有着衆多看點。柳江瀑布羣、碼頭古牌坊、零次櫛比的美食和堪稱一景的各種民族服裝“街拍”美女,在夜幕降臨後,格外多姿多彩。
作爲廣西第二大城市,柳州濃郁的民族文化和鄉土文化爲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文旅資源。
從古至今,壯族、漢族、瑤族等民族聚居於此,多民族經濟與文化的融匯,產生了獨特的地域文化風貌。
在離開柳州前,我專程來到馬鞍山一遊。這座位於柳江南岸的龍城名山,海拔只有270米,但山形很有意思,東西峰突兀,中間凹,形似馬鞍。
柳州古八景之一的“天馬騰空”之馬指的就是馬鞍山,相傳八仙之鐵柺李和呂洞賓曾在馬鞍之上對弈,山間留有一尺多長的仙人足跡。
在馬鞍山上,有一組老照片,展示的是從清末至2010年前後的一百年間,在同一個視角下拍攝的柳州風貌,一座城市,百年滄桑變遷,很有意義。
登高鳥瞰,“柳江西北來,迴環若襟帶”,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跑一場馬,讀一座城,感受一地風土文化,在過去這些年的馬拉松旅行中,帶給我最大的快樂。
站在200場完成的時點上,我深深感謝馬拉松這個好夥伴,在我空虛的時候讓我紮實、在我恐懼的時候讓我堅強。
馬拉松還是一份令我反思、構思、深思的媒介,每一場馬拉松之後用心寫就的賽記,讓我打開了一扇觀察內心、觀察世界、觀察人文地理的窗口。
sdfd
感謝十一年裡陪伴我風雨兼程的朋友們;感謝教我科學訓練的老師們,讓我十一年無傷奔跑、百戰百勝。
感覺柳州市人民政府、感謝新中體集團、感謝柳州市職業教育學院的師生、柳州銀行、柳州市公安局、金融街馬幫廣西分舵的盛情接待和無微不至的關懷。
感謝中探協百馬跑者協會、毛線團公益跑團、動境體育、亞太超馬聯盟、中華赤足跑團近百位朋友專門趕來柳州的陪伴與助陣。
雙百已成歷史,過往不戀,我已直奔三百而去。
毛大慶博士,人口學、城市更新與區域經濟學學者,註冊建築師,專欄作家。
優客工場(納斯達克:UK)創始人,優享創智(共享際)創始人。
任中國科協八屆、九屆、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中央促創委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北京市政協港澳臺僑工作顧問、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副主任、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常務理事、中國建築學會專家庫專家。
著有《城市更新空間內容探索》、《城市人居生活質量評價體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無處安放的童年》、《一口氣讀懂新加坡》,譯著《奔跑的力量》、《朝聖波士頓馬拉松》、《鞋狗》、《爲誰留的空椅子》、《鑿開公司間的隔柵》、《布隆伯格傳》、《成就斜槓人生》、《全黑軍團》、《發明:詹姆斯·戴森的創造之旅》、《進無止境》、《高成長思維》、《全球新常態》。
馬拉松愛好者,中國探險協會百馬跑者分會會長、“毛線團”公益跑團創始人。截至2024年3月,已完成全程馬拉松200場。榮獲2016年CCTV體壇風雲人物體育精神獎(提名獎)、2017年“中國馬拉松年度人物”榮譽稱號,2022年2月受邀作爲2022北京冬奧會第97棒火炬手傳遞奧運聖火,2023年第七屆世界馬拉松WMC777完賽選手,第十屆“中國當代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