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如何應對潛在地緣衝突風險?

參考消息網3月31日報道 面對可能的地緣政治衝突風險,中國都有哪些舉措?

德國《經濟週刊》3月26日在《中國如何準備應對可能的地緣政治衝突激化》一文中,探討了中國的應對之道。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儘管俄羅斯纔是目前西方懲罰措施的重點,但中國也面臨壓力。中國不是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纔開始思考全球日益分裂成敵對集團會導致怎樣的戰略後果。特別是唐納德·特朗普可能贏得11月的美國大選,並進一步加劇地緣政治衝突。

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對中國來說已經是個轉折。美國在貿易戰中對中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對華爲等科技巨頭採取針對性措施以及對芯片的制裁,導致中國在本國經濟發展中採取了更爲獨立的態度。

奧地利經濟研究所所長、貿易經濟學家加布里爾·費爾貝邁爾說:“中國顯然爲可能的地緣政治衝突升級做了準備。”中國正全力以赴,在關鍵技術領域擺脫西方的控制。

對中國而言,同樣重要的是要減輕西方未來可能的金融制裁的影響。費爾貝邁爾說:“北京正在對制裁作出預防。”西方凍結俄羅斯央行外匯儲備的做法尤其令中國震驚。中國現在希望儘可能保證儲備資產不受潛在的外國干涉。

因此,中國大規模增加黃金儲備。同時,中國在制定貨幣政策時也試圖擺脫美元的包圍。德國特里爾大學中國政治經濟學教授塞巴斯蒂安·海爾曼認爲:“中國希望防止美元被用作針對中國的戰略施壓手段。”因此,中國在推行“逐步去美元化戰略”,兩年來一直在緩慢但持續地減持美國國債。

與此同時,中國還在全球支付交易中推廣自己的貨幣——人民幣。雖然美元仍是世界貿易中無可爭議的主要貨幣,但人民幣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國和許多全球南方國家的央行簽署了所謂的互換協議,讓獲取人民幣變得更容易,推動人民幣作爲貿易與儲備貨幣的使用。互換額度使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能夠將本國貨幣兌換成人民幣。

中國政府還在推廣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這是一個由中國央行推出的用人民幣結算跨境交易的支付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旨在取代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結算系統,伊朗、朝鮮和俄羅斯的銀行因制裁而被排除在後者之外。

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等新興工業國也認同去美元化。例如,2023年,人民幣佔俄羅斯外匯市場交易總量40%以上。費爾貝邁爾認爲,周邊國家也出現了“強勢的人民幣化”現象。由於俄羅斯與許多鄰國成立了關稅同盟,人民幣目前也成爲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和白俄羅斯等國的重要支付手段。

全球貿易流也因中國的舉措而發生了變化。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向東南亞鄰國出口的貨物首次超過向美國出口的貨物。與此同時,中國對印度、印度尼西亞、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和摩洛哥等多個“一帶一路”夥伴國的出口也首次超過對歐洲、日本和美國的出口。

中國媒體這樣評價新的貿易路線:中國從不害怕競爭。但如果西方國家繼續找藉口針對中國公司,那我們也有其他選擇。屆時,中國將更加關注全球南方國家,這些市場的潛力是“無限的”。(編譯/鍾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