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雄談產業用電 童子賢:綠電難獨撐大局

「2024南方領袖教育學院」下午場由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登場主講,從產業用電角度切入,說明產業發展與電力息息相關。(行政院南服中心提供/任義宇高雄傳真)

行政院南部服務中心所辦的「2024南方領袖教育學院」,今天首日活動上午場由環境部長彭啓明開講,下午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接着登場,從產業用電角度切入,說明產業發展與電力息息相關,若扣除核電,包含太陽能、風力等「間歇性」綠電難以獨撐大局。

童子賢指出,臺積電在世界創造出臺灣價值,其他產業如電動車、AI晶片製造都需大量電力供應,任何產業發展都離不開電力,尤其現在面臨極端氣候促進電動車崛起,雖然不像傳統油車需要燃燒化石燃料,但發電過程仍有排碳問題,如何掌握「無碳電力」成各國重要議題。

有關電力來源,童子賢說臺灣去年水力、風力、光電相加僅佔用電量的9.3%,放眼全世界共27.5%,且都容易受到氣候影響屬於「間歇性」能源,遠不足以支撐無碳用電需求,而根據TCG、CDP共同倡議RE100,將核電排斥在綠能以外能源過於「好高騖遠」,恐會大幅提高用電成本難以實踐,目前世界已有用CFE(無碳能源計劃)取代RE100的趨勢。

童子賢說,2023年臺灣核能發電仍佔9.1%,依照「2025非核家園」目標,恐有超過8成用電要用高碳排來發電,會面臨很多困難,目前全世界包含美國、歐盟、中國都開始研究建置低核廢的中子反應爐核電,義大利、瑞士、南韓也擴大使用核電作爲穩定的基載電力,在有更理想能源來源之前,仍是不可取代的低碳電力。

最後童子賢說,臺灣面對全世界淨零碳排目標,尚有很大空間,且是一條困難艱辛的道路,爲防止全球暖化加劇,球投入新能源研究競賽中,如何開發新能源的來源和方式,值得我們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