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翼讚」重現 把臺帶向玉碎

日前賴清德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宣佈將動員四十萬民力輔助作戰的消息,立即引起在野黨與社會各界軒然大波。尤其是這條消息發佈之前不久,賴清德才公然表示兩岸「不可能籤和平協議」,並呼籲大衆「要靠實力確保和平」方能「備戰以避戰」,這讓幾乎所有人都認爲這是賴清德動員社會人力物力以投入到「抗中保臺」之戰的準備。

事實上,一個由「黑熊部隊」大金主曹興誠擔任顧問、黑熊民防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文爲委員、玩具槍店老闆廖英熙爲「民力訓練暨運用民間代表」所組成的委員會,也很難不讓人民感到不安,並聯想起過去動員戡亂時期,那種「社會臨戰」的緊張氛圍。

但畢竟當時除了金門、馬祖等實施「戰地政務」的地區,及一九五○年代初期大陸剛淪陷不久的一小段時間外,臺灣本島的居民實際上並未真正進入戰爭動員的體制,如今臺灣民衆對「重回戒嚴」的想像,其實是大大地低估了我們即將面臨的情況。

筆者認爲,比起所謂的動員戡亂體制,如今的局面更近似於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煽動的「大政翼贊」、「國民報國」運動。當時,深陷於中日戰場泥淖,並受到美國禁運威脅的日本首相近衛文麿,遂於一九四○年組建「大政翼贊會」,號召發揚「舉國一致」的精神,從個人到產業動員起來「奉公報國」,以期對抗所謂的ABCD包圍網(即美、英、中、荷)。

爲此,他們的第一步是對內「剷除國賊」,把反對戰爭、反對軍國體制、轉移資產的民主人士和中產階級一律打爲「非國民」,輕則逮捕拘禁、重則私刑暗殺;在獲得威望和聲勢後,便脅迫議員加入「大政翼贊會」或其側翼團體,從而實質上控制國家機器,以便實施人力動員和物力統制。先是對軍需產業的資源施行統購統銷政策,然後隨着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和太平洋戰爭的態勢變化,民生物資的配給、婦女刺槍和學生肉彈訓練次第出臺,最後甚至喊出「一億總玉碎」的口號。

反觀當下,黑熊部隊的主要金主和幹部進入政府和議會、「青鳥」四處出征在野黨和赴大陸發展的藝人、國家機器藉口「中共滲透」大肆約談臺商與里長,如今更提出「動員四十萬民力以備戰」的政策方針,此時此刻與彼時彼刻類比起來何其相似?但我們不要忘了,日本舉國瘋狂的結局,是成千上萬條鮮活的生命化爲「八紘一宇」的「代價」,而那些真正的軍國主義分子,如今還在日本政壇發光發熱呢!

面對過往與現實,我們不禁想問一問賴清德,您是希望把臺灣帶向何種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