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虐貓被開除太冤了?那是你不知道這類人多可怕
近期,又一起大學生虐貓事件引發網絡關注。該名大學生用牙籤扎滿小貓的身體,並錄製下“虐貓”視頻發送到流浪貓救助羣中,發佈消息要求羣友給70元免貓一死。
事後,這名學生所在的高校發佈情況說明稱:已對該生進行批評教育,並同意其本人引咎退學的申請。
此前的2020年4月,有網友舉報“山東理工大學數學系在讀大四學生範某,虐殺動物,並拍攝視頻,通過微博QQ等社交平臺宣傳並販賣……”。舉報者通過發佈聊天截圖和付款憑證等證實其大學生身份,聲稱該大學生還拍攝虐貓視頻,並以此獲利。
範某虐貓事件(來源:封面新聞)
山東理工大學官方第一時間迴應:
範源慶也在網絡上發表了公開致歉,希望能獲得一次改正的機會:
最終山東理工大學公佈了對於範源慶虐貓事件的處理公告:予以退學
虐待動物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的研究指出:虐待動物的人傷害他人的機率較一般人高5倍,犯下爆竊、搶劫、或者縱火等罪行的機率則高4倍。也有臨牀心理學家指出:存心折磨動物,從它們的痛苦中找到樂趣,就可能是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而該病症已被列入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第五版中。
早在八十年代,美國的FBI就開始着手收集虐待動物的人的數據信息工作,因爲FBI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連環殺手在兒童時期就開始虐待動物”,虐待動物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犯罪的暗示或者警告信號。“根據FBI的統計數據:48%的強姦犯和30%的猥褻兒童者在童年或者青春期虐待過動物,63%的侵略性犯罪分子在童年時期對動物造成故意傷害。70%的虐待動物者有犯罪記錄,50%的校園槍手有虐待動物的歷史。”
心理幫扶能否“拯救“虐待動物的人?
心理學觀點認爲,虐殺動物人存在心理障礙,需要迫害、虐殺“更柔弱的”動物來排解釋放壓力——虐待動物可能會讓施虐者精神上感到刺激和興奮,得到滿足,在達到高度的刺激之後,隨之而來的是高度的放鬆感。在疫情席捲全球的時期,各種壓力的累加讓各地虐待動物的事件數量持續增加,以英國爲例,在疫情封鎖期就發生了多起令人髮指的虐待動物事件:
南約克郡Doncaster鎮,一隻貓被人穿在籤子上,架在燒烤架上。
伯克郡Thatcham市,十天內,發生了5起襲擊天鵝事件,造成4只天鵝受傷、1只天鵝死亡。一隻被氣槍打中的天鵝媽媽,它的左側臉頰有個彈孔,形成一個血窟窿,氣槍子彈就深深嵌在它臉上,傷口周圍以及脖子和後背的羽毛上全部是血跡。
能否通過心理諮詢、心理幫扶的方式讓這些動物施虐者停手呢?心理專家表示,心理治療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是需要諮詢者自身認識到問題,積極配合——心理幫扶能否取得作用,更多的取決於當事人本身。而對於虐待動物是否能被定性爲心理疾病,目前很難給出一種適當的答案,只能說虐待動物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外顯行爲。
面對學生虐待動物 開除處理並不足夠
世界上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制定了“禁止虐待動物法”。善待動物,尊重動物生命價值的理念已經逐漸被衆多國家的法律所認可。虐待動物的圖片、視頻的傳播,對公衆的心理健康、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形成都會造成危害,對於動物施加虐待行爲的人也可能爲了追求更大的“刺激”,升級暴力對社會治安造成威脅。
今年全國兩會,多位代表委員建議,立法對虐待動物及公開傳播對動物施暴信息行爲進行懲處,這樣既能讓虐待、殺害動物的惡人受到應有的懲罰,也從法律層面上提供依據,教育青少年尊重生命價值的底線不可觸碰。
結語:
正如荷蘭神經心理學專家那拉·阿門榮根所說:“在動物虐待發生的地方,人也生活在危險之中。” 虐殺動物是宣揚的暴力的一種方式,虐待動物行爲不被制止,將會是一種潛在的社會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