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有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之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2日病逝。(新華社)
「解決中國吃飯問題,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同日,有「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之稱的吳孟超也去世,享年99歲,中國科學院一日痛失兩院士,累計今年中國最高學府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已有14位「兩院院士」辭世。
今年初仍在從事科研
綜合陸媒報導,直到2021年初,袁隆平仍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雜交稻研究基地科研。袁隆平的保健醫生透露,今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亞基地摔了一跤,引發身體不適。4月7日,轉到長沙住院治療迄昨。
生前,袁隆平常常說起自己有「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兩個夢還沒有圓。也強調,要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要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
袁隆平提出的「堅持自力更生爲主的糧食安全戰略」、「確保一定規模的糧食播種面積」迄今仍影響中國糧食戰略佈局,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不可逾越的紅線。
南優2號水稻育種成功
《湖南日報》新媒體報導,袁隆平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他衝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於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
雜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大陸大面積推廣,使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得以大幅提高。2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分別於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範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
最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三優一號,2020年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產達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雜交早稻畝產619.06公斤,全年畝產達1530.76公斤,實現了週年畝產稻穀3000斤的攻關目標。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爲了實現這一宏願,他長期致力於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尼、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
致力雜交水稻走向世界
袁隆平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習近平授予他「共和國勳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多項國內國際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