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做好準備:不出意外的話,10月以後,國內樓市將迎來3個變化
馬上進入金秋十月,本該是收穫的季節,但今年國內樓市的"豐收"恐怕要大打折扣了。繼年初以來的連續調控後,眼下房地產市場正醞釀着新的變化。這場變化,將深刻影響每一個置業者的決策,也將重塑中國房地產業的未來走向。
首當其衝的,是樓市將告別瘋狂,步入平穩期。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雖然房價仍在高位,但漲幅已明顯收窄;二線城市如成都、武漢,則出現了小幅回調的跡象;至於那些此前被譽爲"潛力股"的三四線城市,則更像一潭平靜的死水,難見波瀾。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幾個。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是一以貫之的,從限購、限貸,到"房住不炒"的定位,無不體現了引導房地產迴歸居住屬性的決心。疫情的衝擊也不可忽視,它打亂了無數家庭的置業計劃,迫使很多人重新審視自己的購房預算。
面對變局,各地政府紛紛出臺紓困政策,放寬限購、降低首付比例,力圖喚醒市場需求。但房地產調控向來是一場多方博弈,單純依靠刺激政策難以從根本上扭轉市場預期。無論是從供需面來看,還是從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來看,10月以後,樓市大概率將進入調整期,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也是實現軟着陸的必經之路。
在整體降溫的同時,二手房市場卻迎來了久違的春天。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北京二手房均價較新房低15%-20%。對於那些手持幾十萬首付、卻難覓心儀新房的剛需購房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劑定心丸。前些年,動輒就是上千萬的學區房,如今打個七八折,也算是物美價廉了。
除了價格優勢,二手房還有一個看家本領,就是地段和配套。很多二手房小區位於城市核心區,學校、醫院、公園、地鐵一應俱全。相比之下,許多新盤項目選址郊區,就算房子再好,也難掩"空城"的尷尬。對那些看重生活品質的置業者來說,學區房、地鐵房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二手房交易中的貓膩也不少,房齡、戶型、裝修等因素更需要仔細甄別。但在一個估值迴歸理性的市場中,好房子終究不愁找不到買家。從這個意義上說,10月以後二手房的春天,或許預示着一個更加成熟、更加多元的房地產時代即將到來。
對於普通購房者來說,還有一個好消息值得期待,那就是保障性住房將提速建設。今年上半年,北京全市已開工建設保障房5.5萬套,完成全年目標的78.6%。在住房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一線城市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房價收入比畸高的二三線城市。
在高房價的重壓下,無數年輕人爲了多攢點首付,不得不忍受漫長的通勤,他們是"房奴"的同時,也是"車奴"和"單身狗"。作爲一種政府主導的住房供給方式,保障房雖不能包打天下,但至少爲中低收入羣體撐起了一片藍天。從這個視角來看,接下來各地保障房建設速度有望進一步加快。
保障房要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配套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跟上,同時也要與商品房、租賃房市場良性互動,最大限度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10月以後,也許我們離"房住不炒"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對置業者而言,買房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0月以後,房地產市場的風向也許會發生微妙變化,但擇房的初心不該改變。總有一個地方,它不在CBD,不在學區,但卻是我們終將回到的地方,那裡有愛,有歡笑,有生命中最寶貴的記憶,它的名字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