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機遇 大文章丨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照進現實

(原標題:大機遇 大文章丨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照進現實)

中新網廣州3月5日電 題: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照進現實

中新網記者 蔡敏婕

目前,港澳單牌車正上演“北上”熱。“過去深圳人消費往香港跑,如今,深圳各大綜合體吸引港人來消費。”香港平湖同鄉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莫順發表示,深圳部分商場週末人很多,能看到不少香港市民的身影。

來自香港的雷洛瑤在春節期間與父母一同到廣州體驗冰雪運動,“在廣州玩雪性價比高,不用坐飛機就可以體驗滑雪。”她說,這兩年,身邊不少的朋友會趁着週末到深圳、廣州等周邊地區遊玩,放鬆身心。

朝飲廣州早茶,午品中山燒鴿,夜賞浪漫維港,這已是不少人一日的行程,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照進現實。

今年初,霍英東集團副主席霍啓山廣邀海內外遊客到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現場觀看賽事。他這樣形容當前灣區的交通便利:“大家可以從香港到深圳看足球,到廣州看乒乓球,到中山看別的項目,通過2025全運會體驗大灣區交通網絡的便利,感受‘一小時生活圈’。”

從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大型跨境基礎設施相繼開通,到深中通道、深江鐵路建設提速,“硬聯通”正不斷拉近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時空。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五週年以來,藉助政策帶來的機遇,依託於地域、產業優勢,粵港澳大灣區正以其便捷的交通條件、多元的文化、融通的機制,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融入灣區、紮根灣區。

隨着澳門與橫琴交通便捷度的不斷加強,澳門居民程曦“跨城上學”,“我現在每天搭乘‘通琴號’上下課,挺方便的”。對於她來說,大灣區是生活的擴大和延伸。

北上南下“雙向奔赴”,這是粵港澳大灣區“車暢、財旺、人興”的縮影。放眼望去,一座座跨江跨海大橋凌空飛架,一列列城軌高鐵融通灣區,小車、貨車、集裝箱車晝夜奔馳......近些年,大灣區“立體交通網”越織越密,總體建成了全國領先的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世界級港口羣、機場羣初步成型。

截至2023年底,粵港澳大灣區公路通車裡程約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9.7公里,媲美紐約、東京等灣區;大灣區鐵路運營里程超2700公里。廣清城際一期、穗莞深城際等建成運營。

站在廣州港、深圳鹽田港等港口遠眺,萬噸船舶揚帆起航;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羣初步建成,2023年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億噸以上的億噸大港增至6個。以廣州港、深圳港爲核心的國際航運網絡不斷完善,共開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約450條,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及地區和300多個港口。

與此同時,廣州、深圳、珠海、香港等港口間開通水上客運航線。以琶洲港澳客運口岸爲例,自2023年4月14日試運營以來,截至2024年2月28日,該口岸出入境旅客量就突破10萬人次。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將着力完善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珠三角地區內部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的快貨物流圈,促進環珠江口城市高水平融合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