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就位!我國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項目投產

大國重器就位!我國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項目投產

9月19日,中國海油發佈消息,

我國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項目——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正式投產

,“海葵一號”和“海基二號”兩個大國重器同時投產,標誌我國成功開創深水油田經濟高效開發的全新模式,全類型深水油氣裝備的設計、建造和安裝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

當日上午9時28分,在距離深圳東南約240公里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上,隨着投產指令的發出,水下機器人緩緩開啓300多米深的水下采油樹,原油通過水下管匯進入生產處理系統,經“海基二號”預處理後輸往2.5公里外的亞洲首艘圓筒型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葵一號”,火炬徐徐點燃。

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項目由流花11-1和流花4-1兩個油田組成,平均水深約305米,主要生產設施包括1座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1艘圓筒型FPSO“海葵一號”,

計劃投產開發井32口,高峰日產油約2700噸,油品性質爲重質原油。

流花11-1油田是我國第一個深水油田

,1996年3月建成投產,推動當年我國海上原油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作爲一個世界級開發難度的深水礁灰巖油田,歷經28年開採,流花11-1油田仍有較大的開發潛力。中國海油開展油田綜合調整項目研究,推動油田羣可採儲量和採收率大幅提升,開採壽命延長30年。流花11-1油田與流花4-1油田聯合開發,迎來了二次開發的機遇。

按照常規模式,深水油氣田開發一般採用“水下生產系統+浮式生產裝置”,但成本較高且技術難度大。“項目團隊從技術、經濟、國內產業鏈建設等多方面進行論證比選,採用乾式開發技術代替水下開發方式,

採用自研多點繫泊系統代替單點繫泊系統,開創‘深水導管架平臺+圓筒型FPSO’開發模式,建成兩大亞洲第一、世界領先的‘國之重器’

。”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袁瑋介紹。

“海葵一號”總高度近90米,總重量約3.7萬噸,最大儲油量6萬噸,每天可處理原油5600噸。

作爲原油處理、存儲與外輸的關鍵裝備,“海葵一號”由60多萬個零部件構成,結構極其緊湊,按照南海百年一遇惡劣海況設計,可連續運行15年不回塢。“海葵一號”爲全球首個集成海洋一體化監測、船體運動與繫泊數字孿生、三維可視化管理等近10套數智化系統於一身的圓筒型FPSO,可在臺風期間實現遠程遙控生產。

“海基二號”總高度達428米,總重量超5萬噸,是亞洲最高最重的海上原油生產平臺。

平臺搭載原油工藝和外輸系統、生產水處理系統及電力供應系統等300餘套設備,可實現遠程水下井口控制、智能油氣開採、颱風遠程生產等功能。爲更好應對深海極端惡劣環境,平臺還針對性設計配備了深水導管架數字孿生健康管理系統,可全方位監測導管架的環境載荷和結構響應,顯著提升深水油氣生產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近10年,全球70%至80%的新油氣田發現在海洋,其中近三分之二集中在深水區。

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仍處於初期階段,增儲上產前景廣闊。

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建設歷時近4年,中國海油聯合國內40多家先進製造業企業,成功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題,形成S420級超強度鋼、高韌性永久繫泊聚酯纜繩、自研中央控制系統等3項世界首創技術和15項關鍵技術國內首次應用,工程質量、安全、進度等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使我國具備了根據不同海域、不同油田,自主設計製造不同類型深水油氣裝備的能力。

中國海油集團總經理周心懷錶示:“該項目是亞洲首個採用‘深水導管架平臺+圓筒型FPSO’開發模式的油田,公司成功攻克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在推動億噸級深水油田煥發新生機的同時,大幅降低工程建設和生產成本,爲高效開發類似深水油氣田貢獻了中國方案。”

文字:南方+記者 劉倩

攝影:南方+記者 王俊濤

剪輯:南方+記者 龍達洋

【作者】 劉倩;王俊濤;龍達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