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局!中國GDP第四城,懸念再起?

文|凱風

新冠疫情,再次擾動區域格局。

2022年上半年,北京GDP首次趕超上海,重慶反超廣州,武漢無限逼近杭州,經濟位次之爭再次充滿懸念。

不過,2022年只是剛剛過半,一切都存在變數。

等到年底,上海大概率奪回第一城之位,武漢與杭州也會進一步拉近距離。(參閱《負增長!中國經濟第一大市,首次易主》)

那麼,重慶2022年全年GDP,能否真正趕超廣州?廣州何時才能重返GDP第三城之位?

01

廣州怎麼了?

廣州重慶GDP第四城之爭,愈演愈烈。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廣州GDP達13433.80億元,同比增長1.0%;重慶GDP爲13511.64億元,同比增長4%。

重慶,以78億元的微弱優勢反超廣州。

事實上,這不是重慶季度GDP首次超過廣州。

早在2020年上半年,重慶就一度趕超廣州,領先200多億元,但2020年下半年廣州完成逆襲,反超重慶,守住了第四城之位。

無論是2020年上半年還是今年上半年,重慶季度GDP反超廣州,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症因:

受疫情衝擊,2022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速爲-5.7%,北京爲0.6%,廣州爲1%,三大一線城市罕見集體降速。

對於箇中原因,廣州統計局直言不諱:

2020年初那場疫情,作爲外來人口最多的省份,廣東遭受的衝擊僅次於湖北,廣州經濟一度大幅降速。

今年這場奧密克戎疫情,有過之而無不及。

除了吉林、上海因封城而負增長之外,廣州、深圳也多次遭遇偶發疫情衝擊,雖然最終並未走到全面封城的地步,但對經濟的直接衝擊更甚於2020年。

疫情消退遙遙無期,作爲廣州崛起支柱之一的廣交會也多次在線下停辦。

這是全國最大、歷史最久的出口博覽會,疫情之前廣交會年度成交額高達2000億元。如今,只剩下線上廣交會,所能帶動的成交額自然大打折扣。

這從官方數據可見一斑。

顯然,如果疫情影響消退,廣州還會重回高增長軌道,守住GDP第四城之位,應是大概率事件。

02

重慶爲何這麼猛?

衆所周知,作爲直轄市,重慶經濟脫穎而出,只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

早些年,重慶主要藉助轉移支付,通過天量投資拉動GDP。

如今,投資之外,工業開始崛起,再加上國家戰略對成渝第四極的全面傾斜,重慶發展步入快車道。

除了消費與全國一樣面臨疫情衝擊之外,重慶無論是工業、投資還是外貿,均跑贏全國平均增速。

這背後,重慶工業崛起成爲不可忽視的因素。

2021年,重慶工業增加值達7888億,超過廣州,位居全國第四,僅次於上海、深圳和蘇州三大工業重鎮。(參閱《再提“工業立市”!誰是全國工業第一城?》)

根據《中國城市大趨勢》一書分析,重慶原本就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城市。

無論是一五二五時期國家重點項目的投資傾斜,還是196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來自東部及東北地區大量工廠、技術人員的遷移,都爲重慶打下強勁的工業基礎。

近年來,經過10多年培育,重慶的汽車、電子兩大支柱產業蒸蒸日上,雙雙指向萬億級產業。

重慶是全國7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更是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

“全國每8輛汽車就有一輛產自重慶”、“全球每三臺筆記本電腦、每10部手機就有一臺重慶造”。

這兩大產業,爲重慶在天量投資驅動之後帶來新的增長勢能,從而走出了與天津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此外,近年來,成渝作爲第四極備受矚目,一系列國家戰略紛至沓來。

除了西部大開發和財政轉移支付持續的政策利好之外,成渝成爲中國綜合交通體系四大極軸之一,成渝城市羣也成爲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之後的第四大城市羣。(參閱《終於等到!中國第四大城市羣來了》)

再加上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政策,重慶的政策密集度,僅次於京滬深,遠遠超過包括廣州在內的其他地市。

03

省,還是市?

然而,重慶雖然被視爲地級市,但實質上是不折不扣的中等省份。

其一,重慶是直轄市,與北京、上海、天津都是省級城市。

相比而言,廣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漢等只是副省級城市,蘇州、鄭州則是普通地級市。

行政級別的差異,影響的不只是城市所在的位次,更決定了話語權和影響力,直接關係到在國家戰略、頂層規劃中所能爭取來的利益空間。(參閱《未來10年,中國城市8大趨勢》

其二,從體量上來看,重慶無論面積還是常住人口規模,都超過了臺灣省,說是中等省份並不爲過。

與京滬津相比,重慶不僅是直轄市,而且市域面積超過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3200萬,戶籍人口則高達3400萬,人口仍處於淨流出態勢。

重慶常住人口,超過了吉林、新疆、甘肅、黑龍江等省份,也超過臺灣省,放在城市裡排名全國第一,放在省份中,也能排在中游。(參閱《中國,又少了一個千萬人口城市》)

那麼,同爲直轄市,京滬津爲何被看作城市?

除了人口規模相差懸殊之外,這三地城鎮化率都超過了80%,最高的上海高達89.3%,幾乎不存在鄉村和縣域地帶,而重慶僅爲70%左右。

其三,基於重慶作爲直轄市、地域廣闊、人口衆多的現實,當重慶與廣州成都武漢長沙等地進行比較時,更適宜用“主城都市區”作爲同一比較基準。

重慶主城都市圈原本只包含中心9區,去年底,由9區擴容到21區,覆蓋了重慶一半以上的區縣。

以嚴格的城市來看,2021年,重慶GDP超過2.8萬億,主城9區約爲1萬億,主城都市區21區約爲2萬億左右,與成都基本相當,與廣州深圳還存在較大差距。

因此,必須肯定的是,重慶雖然與一線城市仍有距離,但也是不折不扣的強二線城市。

04

廣州,政策窪地?

廣州一直都是政策窪地,而且三級稅制的存在,嚴重束縛了發展空間。

這些年,上海拿下了進博會、科創板、臨港自貿區以及浦東現代化建設示範區,深圳拿下了先行示範區。

重慶更有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成渝雙城經濟圈、成渝交通第四極軸等一系列政策加持。

廣州拿到的國家戰略,只有1個半,一個是廣州期貨交易所終於獲批,另外半個是“國”字頭的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根據《中國城市大趨勢》一書分析,政策窪地且不說,廣州還是全國少有的實行三級稅制的城市。

廣州是典型的三級稅制,既要與中央分成,也要與所在省份分成,而深圳、重慶乃至杭州等地都是兩級稅制,這就決定了廣州可支配財力相對不足。

重慶是直轄市,財政只與中央分成,且享受到大量轉移支付。

深圳財政雖然充盈,但由於是計劃單列市,財政幾乎不上繳廣東,導致廣州的擔子越來越重。

這從稅收格局即可見一斑。

重慶稅收留成率超過一半,而廣州不到30%。

同時,根據《天下財賦半東南》一文分析,重慶還是財政轉移支付的受益者之一,而廣東則是最大的貢獻者。

2021年,中央財政對重慶的轉移支付金額高達2041億元,扣除分稅制上繳部分,淨轉移支付接近700億元。

相比而言,廣東對全國稅收的淨貢獻額度高達1.02萬億元,位居全國之首。

僅廣東一省,就可滿足四川、重慶、吉林、湖北、陝西、山西、遼寧、寧夏等10省份的轉移需求。

這種巨大差異,影響是深遠的。

05

第四城之爭

廣州、重慶,誰能最終勝出?

廣州與重慶,一個是市,一個是“省”。

除了藉助規模形成的GDP、人口、工業、消費等總量數據之外,重慶與廣州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

雖說如此,但頂級城市之間的良性競爭不是壞事,有追趕者的壓力,纔會有銳意進取的動力。

作爲一線城市,廣州正在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如今已經接近收官,廣州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在後疫情時代,廣州經濟反彈是大勢所趨,未來未必沒有重返第三城的可能性。

同樣,重慶在一系列政策傾斜,加上超大人口規模優勢,以及產業結構日益完善,經濟在未來仍能保持較高增速。

未來,廣州、深圳、重慶,誰能更進一步,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