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慈悌專欄》和解咖啡搞錯對象
立法院10日表決行政院所提《憲法訴訟法》覆議案,反對62票、贊成51票,覆議案不通過。圖爲藍委高喊「國會尊嚴,守護民權」(上),綠委則持「反對」手板表達不滿(下)。(姚志平攝)
《憲法訴訟法》修法引爆朝野衝突,行政院上週提出覆議遭藍白聯手否決,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揚言會提暫時處分再釋憲。在此之前,賴清德總統預計16日邀立法院長韓國瑜和即將赴美的川普就職慶賀團成員會面,只不過,若真想解決紛爭,賴的這杯「和解咖啡」卻是搞錯了對象。
朝野之間近來因爲修法主張的不同,以及前民衆黨主席柯文哲被控涉及京華城案遭長期羈押,彼此劍拔弩張。面對2026年即將到來的地方選舉,民進黨內部也掀茶壺內風暴,派系內鬥逐漸浮上臺面。在國際局勢動盪之際,國內確實需要穩定政局,共同對外。
但賴總統上任至今,不僅未曾邀集朝野政黨領袖聽取建言或商談國事,反而因爲民進黨立院黨團在國會與在野黨團激烈對立,加上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爭議法案修法過程中,未適時與在野黨溝通,直接衝撞的結果,讓賴政府至今端不出讓民衆耳目一新的政策。
相信賴清德和民進黨也很清楚,如果執政黨再端不出成績,一旦失去民心,別說是2026年的地方選舉,就連2028年民進黨能否繼續執政都成問題,這也是當家不能鬧事的最大原因。
從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遭民進黨團封殺,賴清德與黨團總召柯建銘意見相左;老柯喊出「大罷免」,身兼黨主席的賴清德卻踩了煞車,定調優先窮盡憲政程序,罷免則是尊重民意;柯揚言罷免韓國瑜,但從賴邀韓率團赴美出席川普總統就職典禮來看,賴也很清楚,朝野繼續衝撞,對執政者不利。
雖然賴清德已排定將於16日與韓國瑜及慶賀團會面,賴在元旦談話迴應媒體詢問時,也暗指這是「和解咖啡」。但事實上,慶賀團代表總統赴美祝賀,總統在行前與訪團成員就相關事項見面溝通是慣例,訪團成員也並非政黨領袖,當天的談話也以赴美行程爲主,稱不上是朝野的「和解咖啡」。
至於外界揣測賴清德是否會啓用院際調解權,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日前也表示,在行政院提出的《憲法訴訟法》覆議被否決後,可能會是賴清德啓動「院際調解」的時間點。
根據《憲法》第44條規定,「總統對於院與院間之爭執,除本憲法有規定者外,得召集有關各院院長會商解決之。」也就是說,院際調解主要處理的是五院之間的爭執,但目前的紛爭,主要涉及的是政黨之間,即使由韓國瑜出面,也無法代表所有在野黨發言。
賴清德該做的是邀集朝野政黨領袖對話,共同商討解決紛爭的方法,但在此之前,該認帳的就要認帳,既然立法院已三讀通過《憲訴法》等修法,就應依法公佈,只有先釋出善意,朝野纔有辦法真正坐下來喝杯和解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