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慈悌專欄》提高釋憲門檻 怕什麼

賴總統新提名的大法官人事案在立法院卡關。(總統府提供)

大法官近來針對廢死等議題作出釋憲,引發爭議,爲避免「綠友友」的大法官以個人意識形態決定重大議題走向,在野黨積極修法要明定大法官人數並提高釋憲門檻,卻遭綠營阻撓,究竟執政黨在怕什麼?

爲阻止藍委提出的《憲法訴訟法》修正草案過關,綠委21日在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輪番透過程序發言拖延議事,雙方脣槍舌戰,綠營指控藍營意圖癱瘓憲法法庭,要求先審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再來研議修法;藍營則指控癱瘓憲法法庭的是賴清德總統,不是立法院。

此案源頭在於,現任大法官全數是由前總統蔡英文提名,不僅讓蔡任內所有執政團隊所提釋憲案「全壘打」,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府院黨團兵分四路針對國會改革案提出釋憲案,大法官也火速配合在憲法法庭裁準多數法條暫時處分,言詞辯論過程中的提問也被外界認爲偏向執政團隊。

儘管有8成以上國人不贊同廢死,這批大法官日前針對「死刑釋憲案」,仍作出要求法官判死必須具一致性的「實質廢死」決定;國會改革案釋憲結果預計25日宣判,外界也預期會作出有利於執政黨的判決。

爲防止大法官成爲綠營的司法操作工具,避免個人的意識形態決定臺灣社會秩序的未來走向,此次由在野黨立委提出的《憲法訴訟法》修正草案,除了明定大法官人數爲15位,也將大法官判決門檻從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提高至2/3以上同意,以防少數的3、4位大法官就能推翻立法院多數民意所通過的法律。

這樣的修正草案一旦通過,只要賴總統新提名的大法官人事案在立法院卡關,導致在任的大法官人數不足10人,就無法針對釋憲案作出判決,也因此,被綠委炮轟是要癱瘓憲法法庭。

綠委的批評是倒果爲因,關鍵在於此次提名人選爭議過大,被提名爲司法院長的張文貞,是民進黨國會改革釋憲案聲請方推薦的學者專家;司法院副院長被提名人姚立明,更是賴清德選總統的競選總部主委,擺明是政治酬庸。

綠委要求先針對大法官行使同意權,再來談法案的修正,是意圖拿大法官同意權的行使來綁架法案。既然要避免少數大法官濫用權力,當然要先修法,讓未來的釋憲案必須交由多數大法官的共識來決定。

這批大法官被提名人都具有綠色背景,如果真如副總統蕭美琴所言,兼顧理論與實務4項核心價值,還具備推動司法改革的決心及領導司法行政的能力,那又何必擔心提高大法官判決門檻會影響釋憲結果?

綠營所以要力擋修法,真正害怕的不是癱瘓憲法法庭,而是政治酬庸人選無法通過審查,讓憲法法庭無法再成爲執政黨壟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