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下放牛娃到大廠AI顧問:我用本碩七年,重寫自己的人生
雲中江樹將自己的人生分爲兩面,一面向陽,一面朝陰。
陽面的他如蒼蒼松柏,本碩985,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畢業,四篇SCI(兩篇一區一作),畢業不到一年已是華爲、阿里、字節等頭部大廠的AI提示詞合作專家。
陰面的他活在18歲之前,深居於江西贛州一個小小的村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上學還要幫家裡務農。
從小草到松柏,改變江樹的是知識,更是命運的垂青。
恰逢生成式人工智能興起,他編寫了ChatGPT中文使用指南和將提示詞工程結構化的項目——LangGPT。提示詞相關項目在Github上獲得1.5W+star,江樹也成爲AI prompt佈道者。
作爲AI native原住民,提到prompt,幾乎無人不曉雲中江樹的大名。
但鮮爲人知的是,這位將近20萬初學者心中的AI大神,是一個畢業僅一年的26歲應屆碩士。
▋ 打破藩籬
生活在江西贛州一個小村落裡,家裡以務農爲生。父親身患舊疾,無法做體力活。母親一個人操勞,支撐起這個家。
小小的江樹世界裡只有兩件事:唸書、幹活。
2016年前的江樹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他要徹底離開那樣的生活:割草、放牛、種田,天矇矇亮時就起牀,夜色垂暮才能睡覺。手裡握着的不是寫字的筆,就是割草的鐮刀。
剛剛考入電子科技大學的那一年,江樹靦腆自卑,甚至不敢直視他人的眼睛。從江西到四川,從連上學都要走幾裡地的贛州農村到徹夜燈火、包容多元的省會城市成都,他感到的不是被錄取的欣喜,而是一種抽離原生環境的陌生與壓抑。
被調劑到聞所未聞的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專業,室友追星、買名牌、看演唱會。像萬花筒一般有着浮華絢麗色彩的土壤,衝破了他黑白影調的單色生活,
這是藩籬之外的另一個世界。
不同於現在的炙手可熱,Prompt大神雲中江樹,在八年前甚至沒怎麼接觸過計算機,連鍵盤都得一字母一個字母戳,十分笨重。
課本上的知識像天文,老師講的話像天書,就連最親密的室友每天說的話都像是外星語。
在別的同學已經可以做PPT、word、打遊戲的時候,他都得從頭再來。
“我沒有時間迷惘。”
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江樹來不及停留,貫穿在他身上的是一種韌性。這種韌性不是帶着鋒芒的刀光,而是從小生活的村子裡的最爲尋常的野草。隨遇而安,旺盛、野蠻,任酷暑隆冬,野火吹不盡,吹風吹又生。
江樹也是靠着這種韌性,不斷汲取新環境裡的養分。
他發了瘋一般的學習,去打破自出生起就被拷上的桎梏——貧困的家庭、不算高大的身材、狹隘的視野。
大學四年,江樹逼着自己參加社團和興趣小組,在本科期間就發表了一篇EI論文、成功保研至武漢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閒暇的時候,他還會做家教、寫代碼,賺生活費。
每個月花費不到一千元,從大二起,他就沒再伸手向家裡要過一分錢。
江樹認爲,實際不存在時間和空間,一切都是變化着的。過去是一條歷史性的先行路徑,看似已經註定的命運在未來還蘊含着無數鮮明的不確定性。
他不能決定生命所賦予的先天條件和整個時代的歷史脈絡。但是他能決定,這一秒,是先邁左腳還是右腳。
於是他花了本碩七年把自己的人生硬生生改寫成了另一種:
電子科技大學本科,保研至武漢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4篇SCI、兩篇EI。
大廠算法工程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華爲、阿里、字節提示詞合作專家。
LangGPT創始人,結構化提示詞工程提出者,CSDN旗下GitCode平臺2024年度新銳項目發起者。
江樹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培訓的演講
26歲的江樹回頭望去,向8年前那個孱弱膽怯的農村放牛娃輕輕說了一聲再見。
他告別瞭如老舊照片一般逐漸模糊和泛黃的過去,開始走向一個蘊含無數可能性的未來。
而這種未來,除了江樹自身的努力與耕耘,也離不開2022年末ChatGPT所點燃的生成式AI的火熱。
江樹說,時運造人,天時地利人和。
▋ AI Prompt佈道者,GitHub斬獲2w+star
江樹的另一個人生開啓在2016年,那一年,他被電子科技大學錄取。同年,Google研發的AlphaGo戰勝了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機器智能第一次進攻圍棋領域,成爲世界頭條。
江樹的另一個人生也開啓在2023年,那一年,他從武漢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畢業。作爲國內首個把提示詞作爲結構化工程提出的佈道者,江樹創立了LangGPT,寫了ChatGPT中文教程指南,在GitHub上獲得2w+star。
LangGPT在飛書上的瀏覽量高達十餘萬,據不完全統計,加上GithHub上的瀏覽者,江樹所提出的結構化提示工程這一範式成爲至少二十萬AI初學者的啓蒙寶典。
Prompt有多重要?
“prompt是普通人進入AI時代最好的切入點。”
它就像橋樑,連接起機器智能和人類智能。
機器思維不同於人類思維,人類符號蘊含着各種各樣的高低文化語境,如果用口語般的話術去命令AI,常常會出現hallucination(機器幻覺)和disinformation(謬訊)。
比如數字6,本意是阿拉伯數字順位第六個數,在中華傳統文化語境裡“六六大順”象徵着吉祥如意、萬事順遂,而在社交媒體網絡亞文化圈落裡則代表着“你真厲害”“你真了不起”。
Prompt實際介於C++、Java等編程語言和高度情境化的人類語言之間,最重要的是要用AI聽得懂的話去說。
所以,在與AI對話時需要做到“清晰、結構化、指令明確”,把任務拆分成具體詳細的子命令,一步一步執行。
這也與江樹工科化的思維不謀而合。
研究了幾個月,他發現AI雖然火,但更像是一種噱頭。多少人跟風去用ChatGPT只是出於一種娛樂化的需要,並沒有觸及其中的門道。同時,市面上現有的CRISPE等prompt指導教程留於理論,落地性和可操作性不高。
他便萌發了將Prompt提示詞工程結構化並編寫教程的想法。
寫好prompt不是調,而是捏。就像是對面是一堆橡皮泥,你要像小時候玩泥巴一樣捏成自己喜歡的形狀。
“給AI一個角色,並給他一個模板。”
這是第一步。
漸漸地,除了塑造角色、還要提供一定的背景信息,並按照編程的形式一步一步寫好要求。在實操的過程中便有了下圖的提示詞工程指令。
從最初的靈感到結構化到開源,LangGPT的立項恰巧趕在了江樹最忙碌的那個階段——疫情、春招、碩士畢業。
“您爲何會在這麼忙的階段去開啓這樣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呢?”
“吃到了AI的紅利。”
2023年三月,江樹一邊實習、一邊寫論文、一邊改簡歷約面試,所有的事情都撞在了一起。按理,他是沒有時間花額外的精力去做其他事的。但是有了AI,曾經一天才能完成的代碼作業現在只需要一個小時。一些簡單重複的編碼操作江樹不用親自動手,調好模型就能自動作業。
“只要花20%的時間,能夠撬動80%的可能性。”
嚐到了甜頭,熱心腸的江樹將這套方法分享給了自己的學弟學妹,並在GPT4上線後的一個月全面開源,命名爲LangGPT。
LangGPT一經發布便收穫了許多star,多次登上GitHub一週trending Top10。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江樹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最後索性建了一個社區分享最新的prompt教程和AIGC技術。
短短一年,LangGPT從前期幾十人的興趣小組到將近四千人,江樹的方法幫助了許多技術小白。甚至有成員在進羣前對AI一竅不通,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在內部推薦的工作機會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一萬多的offer。
這也像江樹自己的經歷,柳暗花明。
剛剛畢業時,他接連投了幾十份簡歷都沒有迴音,甚至有些連一輪面試都過不了。但沒想到,偶然在GitHub開源的項目引得了許多大廠的關注。從去年七月開始,華爲、百度文心一言、字節豆包、月之暗面Kimi……國內最知名的大模型廠商,全都邀請過他。
現在的江樹,已經是頭部AI公司的合作提示詞專家,小時諮詢費高達2000元。
▋狂熱的科學宗教信徒&AGI信仰者
2019年,江樹給自己取名爲“雲中江樹”,取義於南朝齊詞人謝朓所寫的“雲中辨江樹”。
同年,他寫了一篇名爲《黑體時代》的短篇科幻作品,於兩年後獲得中國科普協會授予的全國科普科幻青年之星榮譽。該作品發表在2021年第十一期的《科學故事會》上。
小說講了一個動植物全部滅亡的世界,人類只能靠“黑體”生存。黑體是一種能夠吸收幾乎所有電磁輻射的革命性材料。在黑體時代,人類建立了龐大的“營養坊”,利用“黑體”來吸收太陽能和其他形式的電磁波,將其轉化爲化學能,進而合成各種營養粉和營養液。黑體也是“蜂羣計劃”中太陽能發電衛星的關鍵技術,這些衛星裝備有“黑體”材料發電板,在太空中高效地將太陽能轉化爲電能,並通過無線輸電技術“彩虹”網絡傳輸回地球。
這樣的世界,也是美國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戴森球”的雛形。
我問江樹:“這個世界是一個幻想的世界還是說有一天可能成爲現實?”
“現實。”
江樹稱自己爲狂熱的科學宗教信徒,他所構想的一切都是基於現實的可能性。
他不僅是AGI的信仰者,還要實踐AGI。在他身上,有一種鮮明的後人類主義思想,即有一天AI可能成爲和人類一樣的智能體。
技術本質是將人從重複性的繁重的勞動之中解放出來,汽車解放了雙腳、機械臂解放了重體力勞動、流水線解放了重複性操作。
AI的目標,是解放人的大腦。從另一種層面說,也是技術對人腦的入侵。
之前的變革始終作用於物質層面,而AI則是在模擬人腦,試圖從智力和共情兩個維度開發生產力。
比如,OpenAI旗下GPT-4o可以在短至232毫秒的時間內響應用戶的語音輸入,已接近人類在日常對話中的反應時間。其九月發佈的最新大模型GPT-o1在2024年AIME考試中平均解決了74%的問題,相當於美國奧林匹克競賽水平全國500名的水平。
AI日新月異。
“但人性是狡猾的。”
一旦掌握一門技術,他們就會傾向於看低這門技術,稱自己是主宰者。
比如早在很多年前就以AI爲底層邏輯的美顏相機、短視頻算法、人臉識別,現在都不稱爲AI,只是技術。而蘋果手機早期的智能語音助手siri則被用戶充滿歧視口吻地稱爲“人工智障”。大模型以周爲週期的研發速度也讓人類開始挑剔其幻覺、太慢、上下文長度過短等問題。
“這是一種詭辯。”
在江樹看來,AI早已全面滲入人類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成爲社會運轉的底層基礎設施。實現AGI只是時間問題,指日可待。
“就算有一天,AGI失敗了,敗者並非AI,而是人類。”
畢竟,是人類賦予AI生命的。
雲中江樹:本科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2020級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碩士生,四篇SCI,兩篇EI,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2023年創立LangGPT,在GitHub獲得2w+star,字節阿里華爲多家大廠的合作提示詞專家。
採訪實錄
雲中江樹,您好,我是碼客人生
幸會,我是雲中江樹。
碼客人生:您創立LangGPT的靈感或初衷是什麼?
我自己的這樣的一個做事方法就會去偏結構化一點點,當有一個什麼事的話,我會習慣一個總分的這種結構去看待。首先,我自己在做在做相應的項目,我在自己的課題組,要帶我的師弟師妹們。我就意識到要說把我的經驗怎麼樣傳遞給我的團隊。我能夠把這些模型調教好,能夠正確的和這些 AI去溝通,但是我後面新進來的這些師弟師妹們,可能他們就不太清楚這個事兒,我就要形成一套標準方法論來給到他們。同時,市面上現有的CRISPE框架不夠具體、實操性不強。我們便聚焦於“最後一公里”,寫了更加交互友好的提示詞指令。
碼客人生:什麼是Prompt?
提示工程或者說跟AI對話這個事,其實是一個溝通的維度,也是一個溝通的顆粒度和層級的關係。最高的層級可能是我們人跟人之間的溝通。這種很高層次的很抽象層次的一個溝通,然後更底端的可能是機器之間的溝通,你可能要寫很詳細的機器代碼,告訴他一步一步怎麼去做,然後底層都是非常原子化的指令。對AI來說,我覺得prompt是一個介於這兩者之間的事兒,就是它雖然叫以自然語言,但是其實它還帶着一些從機器那邊誕生出來的這樣的一個風格。
碼客人生:如何設置prompt?
就像給AI寫一個簡歷,給智能體寫一個簡歷一樣,開篇就是一個角色。要給AI賦予一個身份,介紹你的詳細的一個檔案,可能說你的語言是什麼,語言的話是針對AI特殊去設定的,主要是存在中英文之間語言的一個分野,所以我們指定他描述的一個語言。然後就像我們的簡歷一樣,我們就直接進入到技能,關於技能或者他要做事,可能他缺少這個方面的背景知識,所以我們可能會添加一些背景。然後他可能不知道他做事的重點,我們也會告訴他你要重點關注什麼,他的注意力的這樣的一個模塊。然後就像我們去教一個新的人去做事一樣,我們告訴他這個事你應該怎麼做,所以有工作流workflow那個部分。
碼客人生:爲什麼prompt一字之差,模型就天差地別?
天差地別的話存在着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有可能是正確和錯誤的差別,然後另一個維度是方向性的這樣的一個差別,方向性的差別,因爲它有其實跟人的語言也是一樣的,有一個歧義性。
比如說你問他你知道什麼是6的這樣的一個寓意,如果是問他說什麼是6,他可能會告訴你說6是一個數字。但你問他6代表着什麼的話,他可能就會回答就很多樣了,他可能會回答說我們傳統的一些習俗,比如說六六大順,或者說我們代表的這樣的一些順利的這樣的一些寓意,然後可能數字還會包含一些在其他的一些文化語境下面。
碼客人生:您比較推薦的大語言模型模型是哪一款?
國外的話我們用的最多的是Claude的,他給我最大的一個驚訝點就是能夠讓你感覺到他是有一定人的創造性在裡面,就像他的這種審美。比如說我們可以讓他根據古詩去寫一些生成一些卡片,生成一些水墨畫,它能根據意境來創造,甚至比很多資深人類設計師還要優秀。第二個的話就是GPT,不管是數據還是一些創作性的這種任務,還是智能體的工具的調用,GPT的維度能力維度是更加全面綜合。國內比較推薦豆包、kimi、通義千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