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合唱幻想曲唱到交響曲 臺美歌手以歌聲撫慰人心

來自華盛頓國家歌劇院的男低音所羅門霍華,4日晚間與指揮家簡文彬、NSO國家交響樂團實驗合唱團,一起在臺北國家音樂彩排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在疫情下,表現歌詞裡「四海兄弟世界一家」的精神。(李欣恬攝)

鋼琴盧易之(中)擔任貝多芬合唱幻想曲的鋼琴獨奏聲部,4日晚間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彩排。(李欣恬攝)

來自華盛頓國家歌劇院的男低音所羅門.霍華,4日晚間與指揮家簡文彬、NSO國家交響樂團與實驗合唱團,一起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彩排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以下簡稱貝九),百人陣容,在疫情下,表現歌詞裡「四海皆兄弟、世界一家」的精神。

所羅門表示,人生從2013年首次以男低音獨唱身分演唱貝九,至今已演唱20多次,這是他願意一唱再唱的曲目。而他的演唱事業,同樣和貝九淵源,「2008年,我與巴比.麥菲林溫頓馬沙利斯合作,當時巴比指揮貝九,我在合唱團裡演唱,當我看到這兩位跟我有類似背景的人,都專注在音樂的路上,讓我決心要成爲一名專業歌手。」

男高音王典表示,貝九帶人一路從黑暗邁向光明,「只有黑暗才能襯托光明的可貴,沒有經歷黑暗,無法體會光彩。」

王典形容,貝九里頭翻攪的樂念,有如悶燒鍋外表平靜,裡頭暗潮洶涌,「每次唱都想掉淚,裡頭的正能量,不是歌功頌德,也不迴避生命的痛楚,而是勇敢表達內在的情感熱忱,太深邃偉大,是讓人一輩子都想親近的作品。」

男中音趙方豪觀察,貝多芬透過最直接的人聲,表達人類最原始的需求,「唱貝九最重要的是心中信仰,那樣的信仰超越音樂或宗教,而是人類行走在這個世界上所秉持的信念。」

女高音林玲慧表示,貝九能讓歌手重新檢視技巧聲音狀態,特別是她近期一連演唱多部普契尼歌劇作品,再接着唱貝多芬,有不一樣的感受,「貝多芬能爲人洗滌聲音,不管是音準亮度,都可再檢視,以及做不同的調整。」

同場曲目還有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在樂曲裡擔任鋼琴獨奏的鋼琴家盧易之,他表示過去在維也納留學時,這是每年歲末當地音樂會會出現的曲子,「這首作品有一種迎向更好未來的感覺,對未來懷有一個美好的期望。」

盧易之表示,這首作品運用了合唱團、交響樂團和鋼琴,其中鋼琴的角色綜合,「貝多芬讓鋼琴先獨奏一段,再把樂團、合唱團加進來,鋼琴既像是協奏曲裡的獨奏樂器,卻又和樂團、合唱團融合成爲一個整體。」

王典表示,貝多芬在合唱幻想曲裡,以鋼琴帶領人聲,「那樣的堆疊與對話感,讓音樂很濃烈,和貝九一樣是具有正面能量的曲子,能量也能和貝九並駕齊驅。」演出將於9月5日、6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