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參與到貢獻 9月聯大我爭取以觀察員身份與會

駐美代表高碩泰14日晚(當地時間)應邀在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第41屆年會講演「踏實外交與臺美關係」。(中央社)

駐美代表高碩泰(左)6月6日履任,美國在臺協會執行理事唐若文在機場迎接。(本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國大會9月即將召開,駐美代表高碩泰14日首度表態,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將從過去「有意義參與」改爲「有意義的貢獻」;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受訪時表示,代表美方某種程度對此認同。新臺灣國策智庫副執行長林廷輝則認爲,蔡政府絕對是考量兩岸關係,對北京釋出善意,並採取「柔性中帶硬」的做法,他建議政府可爭取不涉主權的「觀察員」身份參與大會。

對於外交名詞上從「參與」提升爲「貢獻」,林廷輝分析,蔡政府絕對有考量兩岸關係,從過去蔡政府作爲,均對北京釋出善意,但他不清楚北京是否有認真思考;他強調,臺灣期望可以參與更多國際組織,但蔡政府的做法不會採取扁政府時期的激進作爲,反而是「柔性中帶硬」,一定程度反應臺灣內部聲音。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表示,這主要有兩個考量,第一「參與」比較強調從臺灣角度出發,而「貢獻」則重視與其他國家及國際社會的連結;第二是臺灣確實可對許多國際組織提供經驗及協助。

羅致政強調,臺灣要參與國際組織纔會有貢獻,但如果對國際友人強調「參與」,就回到「動不動兩岸必須先處理好」的問題,而強調「貢獻」則提升至與國際社會的連結。

林廷輝指出,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功能性組織與加入聯合國意義不同,前者較無與北京對抗的意味,後者則具有政治意涵;新政府若考量兩岸關係發展,可爭取以「觀察員」身份參與聯合國大會,不涉及國家主權,不過,這得視蔡政府與北京之間的溝通及善意。

高碩泰14日在美國參加一場演講時,首度提出臺灣今年參與聯合國大會的方案;他說,臺灣參與國際社會以踏實外交爲原則;以臺灣目前的實力,應適度發揮可扮演的角色,從過去的「有意義參與」提升爲「有意義的貢獻」;他強調,「臺灣期盼有意義參與專業性或功能性的國際組織,並且得到最好安排」,包括聯合國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等,雖有困難,但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