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風投:初創企業別一味追求最高估值

過去幾年硅谷瘋狂的風險投資環境清楚地給我們上了一課:更高的估值並不總是更好。

“我認爲在過去這大概三年裡,” Hustle Fund 的聯合創始人伊麗莎白·尹(Elizabeth Yin)上週在 TechCrunch Disrupt 的舞臺上說。當風險投資處於牛市,初創企業能夠在還沒有真正的、可證明的業務時就輕鬆籌得大量資金,這會給自己帶來困難時期。

因爲“下一輪的門檻更高啦,”她說。尹說,一般來講,對於每一輪早期融資,業務增長應當使估值翻倍,甚至可能達到三倍。

所以早期的估值“不應該是任何那種你覺得憑自身吸引力實際上無法達到的瘋狂數字,因爲它遲早會找上你,”她說。

Renegade Partners 的聯合創始人、風險投資家雷娜塔·昆蒂尼(Renata Quintini)表示,如果公司未能實現高估值增長,最終可能會使最有價值的員工失去積極性或遭受損失。

大多數初創公司會向員工授予股票,有時也會授予股票期權,而員工需要購買。而且大多數初創公司把股票當作員工工資的很大一部分。人們加入初創公司是因爲他們相信,如果幫助公司發展,他們的股票會帶來回報。所以,顯然,如果員工的股票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不那麼值錢,這可不是好事。

“要是這種差距沒縮小,實際上你就在打擊早期加入的員工的積極性,”昆蒂尼警告說。

格雷洛克(Greylock)合夥人、風險投資家科琳·萊利(Corinne Riley)在臺上表示,一種更好的籌資方式是“創建一個緊湊的程序”,從一開始就設定合理的估值預期。她說:“你不想拖拖拉拉,進行一個長達數月的回合。你在浪費自己的時間。你在浪費風險投資家的時間。”“你要確切知道自己想籌集多少資金。”

昆蒂尼(Quintini)建議創始人對金額和估值都要心裡有底。她說,要做到這一點,創始人在信息收集階段所花的時間應該比實際推銷階段更多。

他們應該向自己人脈網絡中的風險投資家詢問對方對自己估值的看法。他們應該知道自己處於什麼樣的市場,以及目前所在領域的收入倍數或其他定價指標的流行情況。他們應該仔細考慮願意接受多大程度的股權稀釋——也就是說,願意出售公司的多少股份,以及在這一輪之後將保留多少股份。

要是創始人想出售較少的股份——10%而非更常見的 20%——那創始人就得搞清楚哪些公司甚至會願意考慮這個念頭。

昆蒂尼講,在推介會上想花小錢辦大事意味着“你最好有個特出色的企業,還得是個出類拔萃的公司來撐着;要不然,實際上你會把風險投資家給嚇跑的。”

要是風險投資公司拿着一份在估值方面遠超其他所有公司的投資意向書進來,創始人應當瞅瞅細則。

風險投資公司在投資意向書裡是不是傾向於給自家公司過大的權力?這也有可能表示這家公司沒法說服其他風險投資公司在後面的輪次裡投資。

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發放 了一份示例條款清單,展示了大多數風投認爲的標準條款。這些涵蓋了從投票權到董事會席位的所有內容。

“我確實看到我的許多創始人,尤其是國際公司的創始人,收到了各種各樣的條款清單,其中包含了我認爲不標準的各種條款,”尹說道,比如“奇怪的董事會配置”,像風投想要多個董事會席位,或者“各種各樣的清算”偏好。任何高於“1 倍”的清算優先權意味着投資者能獲得更多的錢,而且首先,如果公司出售,這是不符合標準的。

除了準備就金額、估值和股權規模進行談判外,創始人還應該準備就董事會組成以及誰有權選擇獨立董事等事項進行談判。不管你在賦予風投權力的條款上做出怎樣的決定,都可能永遠影響你的公司以及它未來的估值。

“首先,我鼓勵我們的創始人拒絕那些極不標準的事物。其次,還有一些處於模棱兩可的或處於邊界的情況。也許你接受它是因爲你沒有其他選擇,但是,一旦接受了,就真的很難擺脫困境或解除,”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