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人生的關鍵在自己手上
要靠自己把這個洞填滿,不是靠別人。
填滿這個洞,需先安住這顆心,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采,天自安排,自己的人生操控在自己的手上,擇一事,做一生,惠衆生,讓這個世界因爲曾經有過你而不一樣。
――洪蘭
2020年是充斥着太多不安的一年,COVID-19形塑了恐慌、焦慮的氛圍,也阻斷了太多交流,國與國、城與城、人與人之間,築起了一道道防護的牆。
2020年是充斥着太多悲傷的一年,從參謀總長沈一鳴、一代傳奇物理大師戴森(Freeman J. Dyson)、創新教育大師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到知名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我們失去了那麼多閃耀的星星。
洪蘭告訴我們,禍福相倚,瘟疫是禍,也是帶來轉機的福。腦科學家不只從大腦的設定告訴我們人類的天性是樂觀與信任,也分享自己所見所想的人生智慧。信手拈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朋友口中的每一則故事,都能衍生出從小見大的開闊視野。
這世界愈慌亂,我們愈要冷靜,愈要懂得安自己的心。洪蘭從科學角度與我們分享後疫情時代人生學:幫助別人,不僅是做人真正的價值,也會帶來真正的快樂。生而爲人,不要抱歉,互助爲好。
素養時代,我們需要成長心態,一同營造尊重包容共善的社會。
AI世代,我們需要翻轉大腦,爲生存找到最佳策略。
疫後人生,我們需要開創新局,找回同舟共濟的精神。
《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既談小我的人生,也談大我的時代;既談個人如何翻轉大腦,也談整個社會應該具備的成長心態。
當你目光朝外,看向整個世界,永遠都會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疫情使我們偏安於一方小島,但我們的心可以不受侷限,透過閱讀,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得更多,我們的大腦可以想得更遠。
從《靜下來,才知道人生要什麼》的沉澱與思索,到《什麼纔是人生最值得的事》的思辨與評析,接下來,洪蘭要更進一步運用所學所見所思來與你分享,《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
【精彩書摘】
成就人生的關鍵在自己手上
「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通常是年輕時,不會去想;中年時,無暇去想;老年時,後悔沒有早點去想的題目。人生很多事都是事到臨頭纔會當真,我就是一個例子。所以現在雖然已經退休,仍然不停寫文章提醒學生,不要以爲人生還有很多的時間可以慢慢去「殺」,光陰稍縱即逝,它跑得比光速還快,「朱顏辭鏡花辭樹」的到來比你想像的快得多,現在不流的汗,以後會變成淚流出。
年輕的我真是不想聽這些話,幸好我父親不放棄,逮到機會就說:「名利一場空,萬般帶不走,只有業隨身,每天要好好想今天要做些什麼,纔不辜負農人種稻辛苦養大你們。」這些話有如耳邊風,聽多了還會煩,更怕父親問時答不出來。幺妹年紀小,比較得寵,就慫恿她去問父親,究竟什麼纔是一個成功的人生?父親說,像林連玉那樣。
林連玉是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功臣(或是說烈士)。中華文化能在馬來西亞保存下來,華人子弟有華小、獨立中學可讀,都是他的功勞。他一生都在爲華人的政治地位、下一代的受教權奮鬥,因此他被馬來政府褫奪公權,不准他教書,使他後來連生活都有問題。但是他死時,吉隆坡的華人關店不做生意,一萬多人自動上街送他到墓地,人龍綿延五公里之長,他的墓碑上刻的是「族魂」。
我父親非常敬佩他。他說什麼叫「死後哀榮」?一個人一生的功過就顯現在這裡,馬來西亞華人的孩子還知道孔子、孟子,就是因爲這世界曾經有個人叫林連玉。
父親對林連玉的看法影響我一生,猶太教義也教導他們的孩子,錢財只在你成功時陪着你,子女也只能陪你到墳墓門口,只有你做的好事(good deed)陪着你進墳墓(beyond the grave),直到永久。不論東西方,都強調品德和操守是成就人生唯一的條件。
但是要保持正直的品德和暗室不欺心的操守不容易,因爲花花世界有很多誘惑。父親知道人性經不起測試,所以他要求我們生活儉樸――儉不匱乏,樸則無慾。沒有需求,沒有慾望,別人就無法引誘你。他同時強化我們的自信心,使我們不會從衆,不會人云亦云。他不打我們,也不準別人打我們,我曾在上小學的第一天被老師打,我父親知道後,立刻幫我轉學,因爲自尊心是建立品德的基石,一個人只要自重自愛,就不會去做壞事。
我四十四歲從美國回臺灣在中正大學教書,那年父親七十八歲,他要我每年暑期都去馬來西亞做僑教,因爲他十二歲時,祖父把他從南洋送回廈門去讀陳嘉庚創辦的集美中學和廈門大學,使他後來的命運跟留在棉蘭和新加坡做生意的大伯和叔叔不同。教育改變了他的一生,人不可忘本,他年老不能回饋,這個責任要由我這個做子女的去完成。他還告訴我,真正的自由是不想做時,有不做的自由,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只有四個字,「無欲則剛」――不向人開口借貸,就不必向人低頭,求人不如求己,求財不如勤儉,求福不如修身。
我現在到了孔子說「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也得到了可以不做不想做的事的自由,但是大腦還靈光,身體也還能動,自覺還不老,還有力氣可以做些事。黃春明說得好,不要問你還有多少時間,要問你還可以做些什麼事。我仔細想了一下,我會做的僅有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而已,所以我又回到學校去教書,同時寫書、翻譯書,希望有一天能做到父親心中像林連玉那樣的人生。
這本書就是過去兩年專欄文章的集結,感謝《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聯合報》、《國語日報》願意給我舞臺,讓我繼續用筆,告訴孩子,該怎樣才能成就你的人生。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采,天自安排,自己的人生操控在自己的手上,擇一事,做一生,惠衆生,讓這個世界因爲曾經有過你而不一樣。
(本文摘自《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天下文化)
【作者簡介】
洪蘭
臺大學士,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及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在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在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
1992年返臺,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併爲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現爲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中原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
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先後到臺灣大大小小一千五百所以上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
十多年來致力於譯介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五十七本書,並在各大報章雜誌寫專欄。著作繁多,包括《講理就好》系列十本(遠流出版),《什麼纔是人生最值得的事》、《靜下來,才知道人生要什麼》、《從大腦看人生》、《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見人見智》、《教育創造未來》、《自主學習,決定未來》、《打開大門,讓世界進來》(以上爲天下文化出版)等。
《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