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從中國最佳旅遊城市邁向世界旅遊名城

農曆大年初一,夜遊錦江連續4天的船票被“秒光”;街子古鎮、三聖花鄉、洛帶古鎮包攬四川省景區遊客接待量三甲;景區(點)預約、酒店預訂躋身於全國十大熱門……2021年春節期間,成都遊客接待量達到了1447.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127.6億元,遙遙領先國內其他城市。亮眼的“成績單”源於對新冠肺炎疫情精準防控,源於成都近2300萬名常住居民的大體量客源市場,源於9000萬名四川羣衆對“就地過年”的積極響應,更源於成都“百個文旅融合項目”“千處城市消費場景”的不斷涌現。這不僅彰顯了成都旅遊業發展的強勁動能和新氣象,更表明成都已然在“中國最佳旅遊城市”邁向“世界旅遊名城”的建設征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作爲“全球遊客最嚮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十三五”期間,成都積極踐行文旅融合發展理念,以打造“世界旅遊名城”爲抓手,從融入價值鏈中高端、優化旅遊空間佈局、延長產業鏈條、提升旅遊產業能級、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強化旅遊營銷、優化旅遊環境方面發力,全面推動成都市旅遊業繁榮發展,向全世界展示着自身的獨特魅力,成都旅遊的“國際味”也越來越濃。

審時度勢 確立建設“世界旅遊名城”城市戰略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早在2006年,成都就成爲全國僅有的3座“中國最佳旅遊城市”之一,也是西部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此後,成都遊客接待數量逐年攀升、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如何推進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成爲城市管理者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成都近年來已經日益成爲全球遊客聚焦的城市和重要旅遊目的地,一系列榮譽就是最好的例證。2017年,成都被萬事達評爲全球20個增長最具活力旅遊目的地榜單的第二名;美國《國家地理旅遊者》將成都評爲全球21個必去旅遊目的地之一;美國CNN發佈的“一生必去50個地方”當中,成都成爲中國唯一的城市。

與此同時,成都的主要旅遊經濟指標長年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國際化的城市氣質不斷凸顯,從“中國最佳”朝着“全球知名”發展,已經成爲成都旅遊業持續向前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奮鬥目標。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爲該市旅遊業的升級發展明確了目標和路徑:通過塑造“三城三都”(世界文創名城、旅遊名城、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城市品牌,全面提升成都的城市文化溝通能力和全球傳播能力。2019年初,成都市委全會作出了“弘揚中華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大戰略決策。作爲“三城三都”品牌中的重要一環,“世界旅遊名城”建設也成爲成都旅遊業邁向全新發展階段的重要抓手。

那麼,建設“世界旅遊名城”,成都要怎麼做?

在旅遊功能佈局方面,按照相關規劃,成都將優化旅遊發展空間佈局,緊扣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佈局,推動旅遊功能差異化發展和錯位佈局。其中,“中優”區域重點打造都市休閒、時尚購物、美食體驗、音樂娛樂等爲特色的城市文化休閒旅遊區;“西控”區域將打造集世遺觀光、文化體驗、康養度假等於一體的世界旅遊名城核心極;“東進”區域將建設集山地運動、郊野遊憩、生態觀光、低空旅遊等於一體的運動休閒度假旅遊區;“南拓”區域將打造以商務會展、文化創意、互動體驗、主題娛樂等爲特色的文創旅遊發展區;“北改”區域將構建集國際商貿交易、免稅購物、工業旅遊於一體的臨港保稅旅遊區。

在文化內涵和產業升級方面,成都將進一步彰顯公園城市、休閒之都魅力,深入挖掘世界遺產、大熊貓、古蜀文明、三國文化、川劇文化等獨特文化元素,加快構建七大世界級旅遊產品體系;實施構建亞太旅遊總部基地發展戰略,建設亞太旅遊大數據中心、生產力中心、研發中心、新業態培育中心,主動融入全球旅遊產業鏈中高端,打造具有國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核心旅遊品牌。

在優化旅遊服務方面,成都還要進一步完善交通、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等公共設施體系,加快構建國際旅遊購物離境退稅和便捷支付體系、旅遊集散中心和諮詢服務體系,以重點景區、天府綠道等爲依託,加快旅遊標識系統建設,規範國際旅遊標識體系,營造融合本地人休閒生活和國際遊客異地旅行體驗的生活場景。

時至今日,通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成都緊扣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戰略,逐漸形成了“以‘三城三都’爲引導,以滿足遊客和市民日益增長的需求爲導向,以夜間經濟、週末經濟等爲引擎,以多極多點文化消費活動爲支撐,以‘文化旅遊+’和‘文化旅遊融合+’爲核心”的成都文化和旅遊消費模式,旅遊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旅遊經濟已成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加速器”。

2020年12月,成都文化和旅遊行業集中迎來“榮耀時刻”。其間,成都相繼榮獲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2020年度中國夜遊名城”稱號,成都博物館、建川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對標對錶 深化文旅融合提升產業能級

打造“世界旅遊名城”絕非一蹴而就。自從提出這一宏偉目標以來,成都市不斷對標國際囯內旅遊名城,審視自身找差距、結合實際補短板,通過狠抓項目、創建品牌、優化環境,不斷提升旅遊產業能級,一步步朝着“世界旅遊名城”目標邁進。

以規劃爲引領,成都積極引導旅遊產業生態圈功能區要素資源加快聚集。圍繞全市旅遊業提檔升級的發展需求,成都高標準編制了文旅(運動)產業生態圈發展戰略規劃及藍皮書,基本形成了“1圈2板塊11域15區”的產業差異化佈局。在此框架下,成都圍繞蓉城休閒、文化創意、養生度假等7個核心支撐產品,大力培育自駕旅遊、科技旅遊、醫療旅遊等5種旅遊新業態,“7+5”世界級旅遊產品體系得到健全;瞄準康養度假、音樂影視、動漫遊戲等優勢產業,成都僅去年就新落地74個重大項目,協議總投資超過1500億元;32個重點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全年完成投資超過150億元;成華區東郊文旅藝術空間、青羊區少城視井新型視聽中心、新津區老碼頭文創藝術街區等7個文化和旅遊高品質科創空間也啓動建設。

到現在,新興文化和旅遊項目已經成爲成都旅遊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近年來持續不斷的項目招引建設、園區企業培育、功能區和生態圈賦能等工作,成都市“百大文旅融合新項目”基本成勢,“十大文化設施新地標”初具規模。熊貓古鎮·理想新城、融創文旅城等“百個文旅融合新項目”,文創集市、特色街區等系列生活美學體驗地,太古裡、寬窄巷子等“千處城市消費新場景”,南岸美村、稻鄉漁歌等20餘個川西林盤景區,錦江公園、交子公園等天府綠道文商旅體農融合發展業態逐步呈現……歷經數年努力,成都創新打造的一大批旅遊新業態、新場景、新項目極大地豐富了遊客體驗。

在成都大力推進“世界旅遊名城”建設過程中,除了成都市獲得了衆多國際殊榮,該市各區(市、縣)也在國家和省級旅遊品牌創建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爲成都增添了許多極具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旅遊IP,成爲旅遊經濟的新興增長極。其中,都江堰市、錦江區、崇州市先後獲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成都天府青城康養休閒旅遊度假區榮獲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青羊區、都江堰市、武侯區先後躋身“天府旅遊名縣”命名縣,龍泉驛區桃源村等9個村成爲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錦裡古街也在“全球21條最美街道”中一舉摘得榜首地位。

在持續推進文化和旅遊項目建設、塑造城市和文旅IP的同時,成都也高度重視旅遊環境的優化提升。政策方面,成都的國際化營商環境政策體系已經升級到3.0版本,企業項目審批、用地管理、規劃許可等服務流程得到不斷優化;成都市產業生態圈人才計劃政策制定出臺,爲產業領軍人才在子女入學、住房保障、交流培訓、崗位職稱等方面提供專業化、精準化支持。市場開放方面,成都市通過持續舉辦成都國際旅遊展、“全球買家聚成都”活動、成都酒店業全球招商推介活動等,吸引數十個國家(地區)、600餘家企業(機構)先後走進蓉城,謀求合作共贏;搶抓成渝“雙城記”、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同城化的機遇,積極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寬窄巷子與洪崖洞、青城山—都江堰景區與金佛山景區等戰略合作協議以及成德眉資旅遊業同城化發展合作備忘錄等開放合作協議先後簽訂;2020年10月,成都對外發布《“三城三都”領域投資機會清單》,涉及80餘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規模高達2800億元,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旅遊服務方面,目前成都全市30個重點景區和15個文旅(運動)產業功能區均實現了5G網絡功能性覆蓋;成都文化和旅遊大數據中心進一步建強,“一部手機遊成都”智能服務體系得到進一步優化,大大提升了遊客體驗。

與此同時,成都還在全域旅遊、市場監管、人才培育等方面多管齊下,有力推動了“世界旅遊名城”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豐富供給 建設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

以“世界旅遊名城”建設爲抓手,成都旅遊業的活力不斷釋放,產業能級不斷提升,新興旅遊業態、場景、產品、線路日益豐富多元,有力促進了文化和旅遊消費的活躍。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趨穩以來,成都旅遊業呈現出強勁的復甦態勢,並創建成爲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在“世界旅遊名城”的建設進程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年來,成都以“週末遊成都·品味慢生活”爲品牌,印發了《成都市發展週末文化旅遊經濟促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打造出12類週末經濟主題點位;先後推選出夜間景區、文鑑藝廊、視聽劇院等十大類、100個夜間經濟示範點位,開發了“夜遊錦江”、沸騰小鎮等特色夜間體驗項目(景點),推出“大慈寺(太古裡)—339—九眼橋(蘭桂坊)”等精品夜遊線路;持續發佈“世界旅遊名城”新場景、新產品清單及消費指南,先後打造出依田桃源、鮮道·幸福裡、魚鳧溼地等“新旅遊·潮成都”主題旅遊目的地60個;通過舉辦天府古鎮旅遊節、天府綠道休閒旅遊節等旅遊節會活動,進一步拉動文化和旅遊消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趨穩以來,成都通過政策、資金等一攬子幫扶措施大力推進全市文化和旅遊經濟回暖復甦。爲幫助全市文化和旅遊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成都先後出臺了《促進旅遊業加快恢復發展的政策措施》等政策,通過暫退旅遊服務質保金、成立“服務專班工作組”等舉措,切實幫助全市文化和旅遊企業渡過難關。同時,該市安排文產旅產資金2000萬元用於發放電子消費券、1600萬元用於文化和旅遊企業疫情紓困、4000萬元用於支持旅遊包機、專列;市級財政安排2億元用於提振消費;市級旅產資金累計扶持項目261個、扶持資金7120萬元,文產資金累計扶持項目228個,扶持資金1.7億元;開展“文創

通同舟行動”,搭建10億元級銀政企融資平臺並向30餘家企業發放貸款2.31億元。

一系列提振旅遊消費的行動收到顯著成效。2020年,成都全市旅遊總收入恢復到2019年的60%以上,遊客接待總量恢復到2019年的70%以上,旅遊業呈現出強勁的復甦態勢。不僅如此,成都更是以“雪山下的公園城市”這一獨特標識成爲國內最熱門旅遊目的地城市之一,躍居成爲年輕遊客最關注的夜遊城市和旅遊目的地城市。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21年春節後的首個工作日,成都賡即召開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動員大會,發佈各項工程五年實施方案和2021年工作計劃。本次會議也爲該市“世界旅遊名城”建設邁向縱深指明瞭方向。

按照工作計劃,成都市2021年將主動適應新變化、融入“雙循環”,以建設具備公園特質、天府蜀韻、國際風範的世界文化名城、推進“三城三都”特別是“世界旅遊名城”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爲引領,形成標誌性文化和旅遊項目集聚、國家級品牌優勢集成、開放型文化和旅遊活動集中的全新建設局面,走上以創新驅動、公園賦能、主客共享、全域統籌爲路徑的“泛旅遊”時代發展道路,力爭實現旅遊總收入3406.46億元,接待境內外遊客2.24億人次。

放眼“十四五”,成都將大力實施“六大行動”(即:文化遺產保護活化、城市文化載體建設、文藝創作“攀原登峰”、公共文化服務倍增、文化和旅遊品牌塑造、文化和旅遊產業能級提升)以及“十大工程”(即:全域文化和旅遊空間重塑、優化天府文化傳承弘揚、天府文化潤德育人、天府文化創意創造、全域旅遊體系提升、音樂創作消費培育、廣播電視科技進步、文化和旅遊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和旅遊交流傳播、推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推動文化和旅遊“業態出新、場景出彩、項目出奇”,實現“創新品、優結構、塑品牌、惠民生”願景,傾力推動全市文化和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基本建成“世界旅遊名城”。

(文/白驊 陳俊成 圖/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成都文化旅遊發展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