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雙波:碳信用資產的價格預計將持續上升

本報記者 郭婧婷 北京報道

“雙碳”正在深刻地改變中國的資本市場。今年以來,隨着監管政策密集出臺,ESG的信息披露將量質雙升。我們如何做好“雙碳”這份答卷?又如何抓住“雙碳”帶來的投資機遇?

10月23日,由《中國經營報》舉辦的“2024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爲“責任引領 ,凝聚共識”。會上,中碳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總經理沈雙波發表主題爲“雙碳目標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演講。

在機遇與挑戰的討論中,沈雙波指出,企業談“碳”,多數人認爲成本上升帶來的風險較大,但實際上存在諸多機遇。風險主要源自強大的外部利益相關方,如成本上升、未按要求行事可能面臨處罰、在供應鏈中被替代、資金鍊斷裂以及輿情事件等。

從機遇方面看,她認爲,在國家宏觀主導下,如果把握好機會,進行相關碳資產的配置,無論是企業還是金融機構,都具有極高價值。她建議企業應密切關注政策動向,把握市場機遇,並積極應對潛在風險。

沈雙波還提到,企業在信息披露的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維度上,尤其是“E”(環境)的量化數據要求,正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不僅關係到企業的成本和市場競爭力,還可能影響到企業的融資能力。

企業應關注政策風向標

沈雙波指出,在當前的地緣政治和國際形勢下,企業不僅面臨經營壓力,還必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中國政府提出的“雙碳”目標,即碳達峰和碳中和,已成爲企業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必須面對的核心議題。

在政策解讀環節,沈雙波詳細介紹了國內外相關政策,特別是中國政府在“十五五”規劃期間可能從能源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政策導向。她強調,企業必須關注宏觀政策,如國務院發佈的關於節能降碳的行動方案,以及生態環境部對全國碳市場的擴容和CCER市場的啓動。

具體來看,2024年8月,國務院發佈了《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明確了我國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的總體要求和相關制度建設規劃,方案出臺標誌着我國綠色發展的主要抓手全面由能源轉向碳排放,各類配套政策體系將加速出臺,從而進一步引導發展要素向新質生產力傾斜,培育形成綠色低碳競爭力。

2024年9月9日,生態環境部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根據徵求意見稿,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將於年內正式納入全國碳市場。

“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納進來後,我們中國碳排放的整個大框架應該框到60%。”沈雙波表示。

宏觀政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就是金融,金融對產業注入血液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2024年上半年,央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關於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五篇大文章”納入其中,指出“要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

沈雙波指出,下一步在“十五五”規劃期間,我們將“碳排放”的指標納入國家整體規劃,然後納入省、地級市的考覈,行業的考覈和企業的考覈。

“考覈體系下,如果你不達標,就會增加成本,隨之而來的風險就是有可能被替代,金融機構拒絕貸款。”沈雙波進一步表示。

機遇和挑戰

沈雙波介紹,我國的碳交易市場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政府分配給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另一類就是CCER,全稱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它是根據《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經國家發改委備案,並在國家註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量,單位是“噸二氧化碳當量”。

“前者是國家給你配額,如果你在配額內使用了,你不會發生成本。但是,如果你超過了配額,你就要額外增加成本,額外增加的這部分成本你可以通過減排的方式,就是去配置相關的碳信用資產的方式,比如到CCER市場配置5%,花一定的金額來抵消這種方式。”沈雙波進一步指出。

據瞭解,碳資產包含配額資產和碳信用資產,碳信用資產就是自願減排。

在碳市場介紹環節,沈雙波解釋了中國的碳市場結構,包括配額市場和自願減排市場,並預測了碳信用資產的價值和市場規模。她指出,隨着全國碳市場的擴容和歐盟碳關稅的實施,碳信用資產的價格預計將持續上升。

“其實碳是有現實的貨幣價值的,我國上半年還是50塊錢一噸,到下半年最高的時候二氧化碳的價格已經達到100塊錢一噸了,明年肯定還要漲。全國碳市場在擴容之後價格一定還會再漲,而且一旦歐盟開始徵收碳關稅,跟全球接軌的話,中國的碳市場的空間在未來到2030年之前還會一直上升。”沈雙波指出。

沈雙波還提到,企業在信息披露的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維度上,尤其是“E”(環境)的量化數據要求,正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不僅關係到企業的成本和市場競爭力,還可能影響到企業的融資能力。

在沈雙波看來,中國的CCER的市場需求巨大。

“碳市場擴容之後,整個市場規模,大概碳配額達到80億—85億噸。如果按5%的配置CCER來說,大概在4億—4.5億噸。現在CCER這個平臺還沒有上線,但是我們在展業過程中,已經幫客戶銷售了很多CCER資產,CCER的空間非常大。”沈雙波強調。

碳相關產品的創新方面,沈雙波舉例表示,可以用碳資產做資產的配置,以及將它用於資本化,比如融資、發行債券、交易等,還可以做碳資產相關的開發,以及ESG管理的提升。

沈雙波觀察到,中國企業在ESG發展階段呈現兩種特徵:第一種是以被動型爲主,尤其是以監管要求的被動型爲主,第二個以形象工程被動型爲主。

沈雙波指出,從中國企業ESG發展階段來看,第一個做相關的戰略規劃,披露簡單的報告。第二個就是搭結構,做治理結構、組織結構、制度建設。第三個階段很多企業開始治理自己的ESG數據,然後做相關的科技化建設,進行氣候風險的相關的管理。最終就是做信息披露的概念,響應利益相關方的要求。

“2023年以來,國內外與可持續發展和碳相關政策不斷登加,企業經營的風險敞口不斷增大,或有風險增加。”沈雙波提醒道。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