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河/共享經濟風潮下新聞如何「誕生」?談媒體圈的內容共創機制

●陳清河世新大學副校長

當人類的生活由實體社會來到資訊密集流通網路情境,基於大量且快速資訊流通的需求,逐步出現社羣共融、材料共用、創意共享、羣衆共創技術共存,乃至如今的平臺共筆合作模式;此一理念,曾經是個人2018年7月撰寫Yahoo論壇共享經濟概念的延伸。

基於商業競爭的環境,近幾年各類網路平臺積極採取內容共創的模式。爲能讓運作過程更具效率與跨領域分工之外,又能隨時掌握數據進行決策,各類網路媒體平臺開始靈巧導入協作新聞(collaborative journalism)與數據驅動行銷(data-driven marketing)的運作模式,藉以調控內容產製構思、產製、行銷流程的管理,本文先聚焦在新聞共筆的探討。

在網路中共享軟體工具的使用

新聞協作與共筆概念的形成,起源於創造一種可在網路上提供多人協同創作的超文本系統;正因如此,新聞網站在共筆平臺的運用,參與者是否能善用共享軟體或搜尋的工具,其中的共享軟體已成另一新聞共筆應用的重要課題。

Xuite日誌網頁上「五種共筆平臺」文章中提及,目前線上共筆平臺免費共享有以下幾個較成熟的工具與平臺。

其中,Etherpad是一基於Web的線上文件協同運作工具,可提供多個使用者同時編寫同一文件的功能。

Google sites則可藉由Google Docs文字處理器,允許用戶線上同步創建和編輯文件,將共筆文件發佈到網路。

▲Google Docs也是當今文字工作者常使用的創建文檔工具。(圖/翻攝自9to5google)

Zoho (原名AdventNet)是基於雲端運算技術所推出的一系列應用,包含線上Office、電子信箱客戶關係管理、商業智慧型建站工具等,提供線上創建文檔。

Microsoft Office Live系可在線上儲存、存取及共用文件和檔案的空間,可針對工作或個人專案將相關資訊分組

▲hackmd亦爲近年常見的「即時文件協作平臺」。(圖/翻攝於hackmd官網

ThinkFree則可提供免費的線上編輯服務,建構一個可以離線工作的環境。上述的軟體工具或平臺,皆有助於新聞協作與共筆的執行。

共筆協作新聞的倫理與禁忌

網路平臺資訊共享與協作新聞,原本是來自早期公民記者嘗試對不公不義的事情,隨時記錄並公諸於世的需求,後來許多新聞網站逐步運用AI蒐集網頁資訊程式的網路爬蟲(web crawler)工具產製新聞。

迴歸內容共創或新聞共筆協作機制核心精神,在於如何將訊息資源、知識技能以及個人紀錄之內容,藉網路平臺分享他人;尤其是,經由各類新聞網站予以再製,達成分配、流通與消費的歷程。

▲人們對於「大數據」的應用,已從公共政策的擬定到新聞產製上。(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此種資訊流通的流程,逐步形成當下新聞產製的非零基作業模式,讓新聞資訊便於快速更新。

然而就新聞產製的社會角色,卻因此經常面對充滿道德偏頗的互利價值,常見的作法是,將原創資料或是原封不動將資料複製的智財權假新聞的禁忌,以及對於資訊內容查證、傳遞以及透明呈現的落差,所衍生媒體的問責(accountability)議題,經常因爲查證不實與涉及個人隱私議題,衍生不具有證據價值之「三器新聞」的污名,確實值得檢討。

▲當今媒體已充滿由「網路瀏覽器」、「行車紀錄器」和「街口監視器」所組成的「三器新聞」。(圖/達志示意圖)

內容共創平臺的核心意義,系在積極運用現有或共同的智慧,維持共筆分工促使社羣平臺共創效率極大化的需求;同理,共筆協作新聞的場域,絕非只是立基於便宜行事,或是藉由共筆機制替代正常新聞採訪與報導的偏頗思維。

熱門點閱》

寒波部桃羣聚染疫案教訓:狡猾病毒跑得快 防疫只能拼速度

林忠正/北京從制裁澳洲得來教訓:十年內中國經濟依舊仰臺灣鼻息

► 軍事家/1,200輛主戰車威脅中國?兼論國軍建軍輪甲與主戰車之爭

王志鵬/退將林勤經泄密案 不談追不回的退俸 而談軍人的道德操守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