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券商投行營收下滑!下一步怎麼走?
隨着一季報逐漸披露,證券行業的整體業績表現也初現輪廓。經歷了A股市場強震、IPO逆週期調節之後,證券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普降。
備受關注的投行業務收入毫無意外地持續下滑。強基礎、修內功、調方向成爲當下證券行業的共識。“IPO逆週期調節下,各家券商投行根據自身優勢,有的發力區域性金融債的發行,有的重點關注以上市企業和擬輔導企業的再融資,”北方某中小券商的相關業務負責人分析到,“當然,北交所也是重點。”
超七成投行業務淨收入下降
去年8月27日證監會明確完善一二級市場逆週期調節機制,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被市場人士稱爲“827新政”。自此以後,投行的兩大重要營收之一股權融資的節奏快速放緩。
華西非銀團隊測算,2024年一季度通過IPO、增發實現的融資規模分別爲236億元和667億元,同比下降64%和73%,環比2023年第四季度分別下降28%、27%。
在此背景下,以股票承銷收入爲主的券商受到較大沖擊。以“證券承銷業務淨收入”指標進行業內比較,已披露一季報的40家上市券商中,共有30家券商出現下滑,佔比75%。而就在不久之前公佈的2023年年報中,超九成的券商投行業務淨收入都出現了下滑。
儘管大型券商難抵行業整體下滑趨勢,但從收入規模來看,頭部效應沒有變化。中信證券以8.69億元的“證券承銷淨收入”規模排名第一,遠遠超過其他證券公司。國泰君安以6.42億元暫居第二,華泰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緊隨其後。
儘管整體投行業務收入下滑,但是也有以債券承銷、北交所業務爲主的中小券商逆風翻盤。例如,第一創業一季度有兩單IPO登陸北交所,投行淨收入逆勢上漲41.6%。就在前不久公佈的北交所一季度券商執業質量評價中,第一創業保薦業務和發行併購業務得分均爲行業第一。
債券承銷方面,西部證券、東吳證券、國開證券等中小券商憑藉自身差異化發展優勢在部分指標中表現突出,超越頭部券商奪下部分細分單項指標冠軍。而一季報顯示,西部證券今年一季度的證券承銷收入同比增長29%。
下一步怎麼走?
展望今年,股權融資環境難言有改善,各家券商正在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調整方向。區域性券商堅持“聚焦區域、聚焦產業”的業務發展定位,爲客戶提供全鏈條綜合金融服務的能力。而頭部券商的投行業務更加多元化,更加關注併購重組,國際化發展等業務的突破。
談及2024年的業務打法,部分券商在2023年年報中明確,將“北交所”作爲今年投行的業務重點。國聯證券稱,其投行子公司華英證券將以北交所 IPO 爲重點業務方向,通過加快推進現有擬申報項目進展、存量項目篩選和梳理等方式,持續加大北交所項目儲備,專注於打造一批精品、特色項目,進一步鞏固提升行業排位。招商證券提到,今年推動北交所IPO儲備項目申報和落地。
“併購重組”也是今年的高頻詞之一。信達證券稱,投資銀行業務要發揮併購重組業務方面資源稟賦,提升差異化優勢。東方證券表示,在財務顧問方面,積極發展破產重整財務顧問等創新業務機會,並藉此優先獲取上市公司未來的資本運作業務機會。
更多券商則繼續“聚焦區域、聚焦產業”的業務發展定位,旨在打造區域性精品特色投行。天風證券表示,將繼續深化貫徹落實打造“城市投行”,持續深耕湖北、輻射全國的公司戰略,發揮專業優勢和創新能力,以全方位立體化的金融服務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泰君安總裁李俊傑表示,2024年公司將堅定產業投行、綜合投行和數字投行方向,深化事業部改革,加強產業深耕,加大投行、投資、投研協同聯動,提升全生命週期綜合服務能力。
也有頭部券商則把目光投向海外,大力拓展國際業務。中金公司表示,目前集團在中國香港、紐約、倫敦、新加坡、舊金山、法蘭克福、東京七個國際金融中心設有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國際網絡不斷豐富,爲成爲中國的國際一流投資銀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信證券稱,堅持國際化發展,拓展國際客戶,加強港股股權融資、GDR以及東南亞等海外股權融資業務開拓。光大證券表示,海外投資銀行業務將通過業務協同大力提升項目儲備數量和質量,加大力度覆蓋 TMT、硬科技、新零售、醫療等行業,發揮好海外融資平臺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權融資方面,中金公司投行部還積極拓展私募融資業務,爲未上市的中小企業提供投融服務。據瞭解,近三年,服務企業完成的私募融資項目交易規模2400億元,服務的企業既有國內知名的順豐同城、華潤醫藥,也有孟加拉國B2B科技公司ShopUp等。
多位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此前,投行也遭遇過幾輪週期性波動。不過,一旦市場熱度迴歸,前景可期。(CIS)
中國基金報:報道基金關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繫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