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養老Y份額跑輸基準,公募需“低頭趕路”重建信任

“前兩年買了一隻養老基金,每月定投到現在,‘綠’到我已經淡定了。”個人投資者趙合(化名)這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而另一位投資者王琦(化名)則表示自己持有的養老基金產品表現穩健,但目前產品仍顯吸引力不足。

隨着一年半時間的運行,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的業績出現了一定分化。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在2024年以前成立的179只養老基金Y份額產品中,有近七成產品自成立以來的業績未能收正,業績首尾相差已經超過23個百分點。此外,自成立以來的業績跑贏基準的養老基金Y份額產品超過八成,其中不乏頭部公司旗下的資深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如華夏養老2045三年Y、華夏養老2040三年Y、華夏福源養老目標日期2045三年持有Y、銀華尊和養老2030三年持有Y等產品均跑輸基準超過15個百分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養老目標基金的發展,本應是星辰大海,但目前階段仍需低頭趕路。從當前投資者自身的養老投資意識、投資的獲得感與體驗,包括市場本身的成熟度來說,都還需要各方面再做努力,重建信任。

七成Y份額年內業績收正

在經歷了市場回調、反彈、再度步入震盪等一系列行情後,這些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的業績分化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剔除今年成立的14只產品外,179只養老基金Y份額產品的年內平均回報率爲0.49%。

其中,年內業績收正的基金數量達到125只,數量佔比近七成。其中,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國泰民安養老2040三年Y年內累計上漲7.61%,天弘永裕平衡養老目標三年Y的年內收益爲4.99%。此外,嘉實安康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Y、博時頤澤平衡養老三年持有Y、招商和享均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Y等8只產品的年內收益超過3%。

另一方面,年內收益虧超1%的養老目標基金Y份額則有34只,6只跌超5%。具體而言,年內跌幅最多的是華夏養老2055五年Y,該基金年初至今的累計回報爲-9.65%。而華夏福澤養老目標2035三年持有Y、華夏養老2045三年Y、華夏養老2040三年Y、華夏福源養老目標日期2045三年持有Y、工銀養老2050Y等5只的年內跌幅在6.7%至8.1%之間。

記者注意到,在上述6只業績暫時落後的產品中,5只爲華夏基金旗下的基金經理許利明管理的。數據顯示,他管理的另一隻華夏安盈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Y的年內回報作爲2.16%。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這6只養老基金Y份額的合計規模爲9.87億元。

從公開履歷來看,許利明是股票基金經理出身,證券從業經驗已經超過25年,投資經理年限也將近有10年。在公募基金公司任職前,他歷任北京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投資銀行總部項目經理、湘財證券資產管理總部總經理助理、北京鹿苑天聞投資顧問公司首席投資顧問等。

工銀養老2050Y則更換過基金經理,在此之前現任基金經理是周崟,他在今年1月5日離任,任職總回報爲-10.56%;而現任基金經理徐心遠於2016年加入工銀瑞信基金,目前投資經理年限還不足三年。

拉長時間線來看,養老基金Y份額產品的整體業績表現則更爲遜色。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在上述在2024年以前成立的179只基金中,有57只產品自成立以來累計收益爲正,佔比31.84%。也就是說,有近七成產品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其中,總回報超過4%的產品有3只,分別是中歐預見養老2025一年持有(FOF)Y、興證全球安悅穩健養老一年持有Y、平安穩健養老一年Y。上述產品自2022年11月成立以來累計回報分別爲4.78%、4.37%、4.24%。而同期成立的華夏福源養老目標日期2045三年持有Y自成立以來的累計跌幅爲18.31%,業績首尾相差已經超過23個百分點。

超八成產品跑輸基準

自個人養老金基金政策落地以來,各基金公司踊躍增設個人養老金專屬Y份額搶佔個人養老金市場,產品數量持續穩步擴容。經過一年半的發展,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個人養老金基金Y份額的產品數量已經從129只增至193只。

雖然養老Y份額的數量在增長,但規模壓力卻始終如影隨形。據第一財經統計,上述產品的合計總規模爲65.06億元,平均規模爲3371萬元。其中有超過50只Y份額產品的基金規模不足百萬元,甚至有18只的規模在10萬元以下。這也意味着,想要通過個人養老金制度實現規模拓展,並非易事。

有多位業內人士與記者交流時表示,個人養老金產品冠名“養老”,實際上仍屬於風險厭惡程度較高的理財產品,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居民大多希望獲得穩定的回報,因此長期業績表現不好、投資人體驗不佳,參與熱情不高,產品自然“叫好不叫座”。

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權益市場震盪不斷,導致權益基金投資者持有體驗不佳。有業內人士認爲,目前FOF產品的基金組合普遍與A股的相關性偏大,多資產多策略配置的分散和對衝效果不明顯。

一位養老FOF基金經理告訴記者,雖然市場狀態不同,投資難易程度不同,但基金經理是要努力在業績基準上創造出超額。“從產品設計、到投資管理、再到績效歸因的產品運作全生命週期中,業績基準是非常重要、且貫穿其中的考量要素”。

從這一維度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目前只有26只養老基金Y份額產品自成立以來的業績跑贏基準,佔比僅爲14.5%,跑輸基準10%以上的產品有21只。其中,華夏養老2045三年Y自成立以來累計跌幅爲18.15%,跑輸基準超過20個百分點。華夏養老2040三年Y、華夏福源養老目標日期2045三年持有Y、銀華尊和養老2030三年持有Y均跑輸基準超過15個百分點。

“這與產品的設計和權益資產配置比例有一定關係,有些比如2040或者2045這樣的產品,開始會配置較高的權益倉位,提高基金的進攻性的同時波動也會變大。”華南一位擁有多隻養老產品的基金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目標日期型基金的資產配置策略,是隨着投資人生命週期的延續和目標日期的臨近,投資風格相應的從“進取”,轉變爲“穩健”,再轉變爲“保守”,權益類資產比例逐步下降。

以華夏養老2045三年Y爲例,wind數據顯示,穿透資產之後,該基金在2022年底的股票佔基金資產配置的60.78%,在2023年12月底時,這一數字則爲55.73%。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類產品對於倉位的下滑設置並不統一。

缺乏的是信任

“核心關鍵仍在業績。有些產品運行至今仍持續虧損,這不僅讓持有人不滿,也會讓觀望的投資者更加避之不及。”一位券商系基金人士與記者交流時表示,個人養老金遇冷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業績以外,產品的封閉期相對較長,雖然初衷是讓投資者長期持有,但以現在的投資環境而言,投資意願就更小了。

他進一步分析稱,國內投資者以穩健居多,但購買基金大多也是爲了“賺錢”,但從這個角度而言,顯然這類產品競爭力有限;另一方面,並非所有的年輕人都有意識和意願爲養老規劃、購買養老金融產品,而12000元免稅額度的吸引力也並不高。

那麼,投資者又如何看待這類產品?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了數位個人投資者。趙合告訴記者,有時候打開個人養老金賬戶看到虧損,本來興致不高的投資意願就更低了。當被問及是否還會繼續購買時,他則表示,目前這類產品不太符合自己的預期,暫時不會再進行購買了。

“雖然我持有的產品表現還可以,但也不會再買了。”王琦則告訴記者,此前開戶是爲了幫朋友的忙,購買產品的時候也沒有做攻略隨便選的,目前這類產品對他的吸引力不高,暫時也沒有太大的興趣。

此外,對於部分表示“不會購買”的投資而言,背後存在稅收優惠太低、產品持有年限過長、對產品認知不足等問題。而“會考慮購買”的投資者則表示,養老基金是長期投資的,自己購買時會慎重考慮,做一些準備和了解,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如果能建立客戶信任,幫助投資者在市場波動的低點增加配置,則客戶的實際盈利體驗也將隨之改善。”在前述FOF基金經理看來,FOF可以借鑑基金投顧的充分投資者教育、密切投資者服務兩個優點,在基金淨值曲線之外要效益。

華南一位基金業人士則對記者表示,我國資本市場本身仍在發展過程中,要取得穩健的可持續的超額收益,對管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其實要求比較高,也需要更多配套政策的支持。“養老目標基金的未來,無論是參考海外還是邏輯推演,應當是一片星辰大海,但現階段來看,還需要行業‘翻山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