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園的拳拳之心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題:常園的拳拳之心

新華社記者董意行、王楚捷

閃亮的美甲、自然的妝容、利落的馬尾辮,拳手常園的場外形象與她奪得巴黎奧運會女子54公斤級金牌後的仰天吶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巴黎奧運會上,常園在決賽中對陣土耳其拳手阿克巴什,她在裁判打分中一路領先,最終以總比分5:0取勝,爲中國奪得首枚奧運會女子拳擊金牌。常園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贏得這枚金牌對我個人是巨大的鼓舞,對推廣拳擊運動也有重要意義。”

“這一次中國拳擊突破了歷史,3金2銀的成績創下單屆奧運會獎牌數新高。中國拳擊的上升趨勢還是肉眼可見的,希望可以越來越好。”她說。

回顧通往奧運金牌的道路,常園認爲半決賽對陣朝鮮選手方哲美是“最艱難的一場比賽”。“我的心理狀態受到很大挑戰。因爲我們是老對手,每次大賽都會遇上,好像有一種磁場。”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女子51公斤級決賽,常園面對方哲美的凌厲攻勢耐心周旋,最終以3:2險勝。杭州亞運會上,兩人在女子54公斤級決賽中再度交手,常園在首回合佔據優勢,但此後兩回合方哲美衝勁十足,最終以微弱優勢逆轉獲勝。在巴黎再次面對方哲美,常園坦言她體驗到“練拳擊15年以來前所未有的緊張感”。

“我和教練專門針對這場比賽做了分析,但我當時狀態就是比較緊張的。(比賽前一晚)看完錄像、分析完以後我可能基本上沒合過眼,滿腦子跟演電影似的,在想怎麼去應對。但是上場的時候就想着打就行了,打了才能贏。就專注於這場比賽,不要去想結果。”

“那場真的打瘋了,完全沉浸於自己的世界。在場上的時候腦子是清晰的,教練安排的戰術都是知道的。但是比賽結束再回想的時候,就什麼都記不太清了。”

27歲的常園出生在河北一個武術世家。她先跟父親學武術,又練習跆拳道,後在中國女子拳擊傳奇張喜燕的指導下接觸拳擊運動。只因覺得“拳擊很帥”,12歲的常園便開始了和拳擊的緣分。

2014年的南京青奧會,17歲的常園贏得女子48-51公斤級冠軍,開始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2015年全國首屆青運會,她又問鼎女子48-51公斤級冠軍。

“青少年期間的確是一路平步青雲,非常順利。有自己的努力,可能也是天時地利人和。”常園說,“從小就有奧運夢想,但是那時候不理解,對奧運冠軍的高度沒有概念。真真正正地想要去參加奧運會是進入(國家)拳擊隊以後,開始參加世少賽、世青賽、青奧會,慢慢地對參加奧運會的渴望更強烈了。”

“我覺得能走到國家隊的運動員,沒有一個心裡沒有奧運會的。所以我覺得與其自己憋着,不如宣告全世界,我就是想要參加奧運會。這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她回憶道。

作爲倫敦奧運會銀牌得主任燦燦的陪練,常園參加了2016年裡約奧運會。東京奧運會上她首次出戰女子51公斤級比賽——中國拳擊隊長期以來的優勢級別。

然而,巨大的壓力隨之而來。常園不敵保加利亞選手科拉斯特娃止步四強,這種壓力達到了頂點。“有那麼一段時間,其實是非常低谷的時期,甚至我想要放棄了。當時的確是給自己定下了一個金牌的目標。可能是太在意結果了,導致了那次奧運會的失利。”

“那個時候所有人都對你有很高期望,自己也有了一個過高的期望。但當你沒有完成這個任務的時候,就會覺得愧對相信你的人。再加上我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要強的人,其實壓得我挺難受的。”常園說。

陝西全運會後,常園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調整才重回國家隊。在新來的古巴教練團隊的指導下,她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備戰巴黎奧運會。“他們對拳擊的理解跟我們不是特別一樣。體能這方面練得比較狠,超級狠。有一句話叫‘鬼知道我們經歷了什麼’。但其實我們是‘鬼都不知道我們經歷了什麼’。”

據常園介紹,她和隊友每天早上5點起牀準備,上午進行一個半小時左右的體能訓練。午休過後,再進行兩個半小時左右的專項基礎訓練。晚飯後放鬆康復,有時會泡澡、蒸桑拿,有時會進行理論學習、錄像分析或聽教練們講課。

這樣的訓練強度一直持續到抵達巴黎入住奧運村。“我們外教的訓練理念就是這樣,一開始我們也很不理解爲什麼沒有調整,上了賽場萬一有疲勞感怎麼辦?但外教告訴我們,你感到疲勞的時候,就是競技狀態最好的時候。他給我們養成了這個習慣,所以到了賽場上也沒有疲勞的感覺。”

展望未來,雖然拳擊尚未被列入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比賽項目,但常園依然對自己的第三屆奧運會充滿渴望。她說:“目標就是衛冕。如果有這個機會再次站到奧運賽場上,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拼搏到最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