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是我家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凝聚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衆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今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的鄉親們回信,深刻闡釋長城的獨特價值,勉勵大家“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生活在這裡的長城兒女,也用自身實踐,奏響保護傳承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的協奏曲。

長城情

沿着八達嶺長城腳下的山路一路向南,幾經兜轉,便來到青山環抱的石峽村。村口的顯示屏上,滾動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內容。

“得知總書記給我們回信,特別高興。這是對我們石峽村長城保護員最大的鼓勵。”在村裡的一條長椅上,80歲高齡的梅景田侃侃而談。

在八達嶺古長城和石峽關長城腳下,石峽村三面被長城環繞。村中一段段長城磚牆的造型,向世人述說這裡曾經的兵營城屬性。石峽村,也因村口的山崖陡峭而得名,村子不遠處便是古代軍事要塞——石峽關,這是北京西北方向的最後一關,至今仍有羅鍋城、南天門、鴛鴦樓、將軍樓、獅子樓等遺蹟。

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村子與長城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時間回溯至上世紀80年代。由於自然和人爲等多重因素影響,石峽關長城許多點段開裂,城牆破爛,垃圾遍野。村民甚至拆了城磚拿回家蓋房子。

“這都是我兒時玩耍的地方。長城被損毀了,看着心疼。老祖宗留下的遺產,不能毀在咱手裡啊!”於是,石峽村村民自發組織起來,肩負起保護長城的重任,梅景田便是其中之一。

手持木棍,挎上揹包,帶上鐮刀。梅景田,一個普通的農民,就這樣上長城、割雜草、除灌木,一守就是40多年,看到有人私刻亂畫、擅自拆磚,他立馬上前阻止。2000年年初,梅景田帶頭的石峽村長城志願者協會應運而生,成爲北京首個保護長城的農民組織。

直到今天,本該頤養天年的梅景田還習慣性地會去長城上走一走、看一看。

梅景田的事蹟影響了這個家庭的三代人,更影響了整個村子。一個百餘人的村子,八成村民參與過長城保護,“過去長城守護我們,如今我們保護長城”。

2019年,梅景田的外甥女劉紅巖通過考試,接起衣鉢,成爲北京首批長城保護員中的一員。

“紅巖,今天上山不?”

“上啊,走!”

劉紅巖麻利地套上亮橙色馬甲、背起雙肩包,朝着上山的方向走去。

從劉紅巖家出發,步行5分鐘就能到山腳下。沿着狹窄陡峭的山路,滿是碎石和沙土,深一腳,淺一腳,最窄的地方僅容一人通過。遇到坡勢較陡的地方,常人需要小心翼翼地碎步過去,劉紅巖卻像陣風嗖一下就上去了。

“有什麼爬山的訣竅嗎?”

“像鴨子走路,中間路滑,兩邊紮實。”

對劉紅巖來說,長城就是家,是放不下的念想。

隨着海拔逐漸升高,村子全貌也漸漸映入眼簾。“在長城上可以看到家,在家擡頭就望得到長城。”

在樹林裡穿行半個鐘頭有餘,兩旁的樹蔭漸漸消失,雄偉的古長城橫亙眼前。山脊處長城逶迤,唯留下劉紅巖的背影。那一刻,一股滄桑感油然而生。

“瞧這磚裂縫大了,得記錄下來。”每天在長城步行上萬步的劉紅巖,早已對每段牆體的狀況瞭然於胸。山谷風口大,牆磚經年風雨會產生裂縫。劉紅巖仔細地觀察、拍攝、記錄、上傳、彙報。巡視敵樓時,地上飄起一個丟棄的塑料袋,劉紅巖順手撿起。

巡查監測險情、勸阻遊人攀爬,長城保護員的工作辛苦而寂寞。但劉紅巖卻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長城長,石峽興。長城保護了我們,我們更要加倍地保護它。”劉紅巖邊說邊指着山下,順着手指的方向,碧綠的山谷間,一片紅色屋頂的房屋,正是她的家。

石峽興

“上菜囉!”銅鑼一響,美食登場。

到了飯點,位於石峽村核心區域的石峽古堡客棧熱鬧起來,來往的食客絡繹不絕。這裡的各色美食,都是由轎子“擡”上餐桌的。尤其是非遺菜品“賀氏醬豬臉”頗受歡迎。按照當地的吃法,用火勺夾上一塊豬臉肉,配上黃瓜和小蔥,入口即化,令人叫絕。

這裡也是石峽村商業發展的萌芽。

2014年,賀玉玲懷揣着對長城文化的熱愛,鎖定了石峽村的18個院落:請來設計師,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將傳統長城元素融進村裡的一石一瓦。那時,石峽村還默默無名。村民常年以種地爲生,對賀玉玲的行爲頗有不解。“花大價錢租個破房子,圖啥?”

賀玉玲用行動迴應村民。先後租下的院落,被改造成不同主題的民宿。“石光長城精品民宿”品牌就此落地。她把自家廚藝融入村裡傳統的石烹宴,打造爲石峽村的一大美食特色。

“有了祖先留下的長城,纔有我們今天的金字招牌。有了長城文化資源賦能,民宿產業才能長遠發展。”賀玉玲一語道破,長城就是答案。

晌午過後,仍有不少吃飽喝足的食客在院子裡小憩。低頭品佳宴,擡頭見長城。頭回客變回頭客,生意怎能不火呢?

如今,村裡不僅有客棧,還有咖啡館、書屋、村史館、露天影院、非遺手工體驗館等。在石光長城精品民宿的帶動下,外出務工的人們回到村中,當起了民宿經營者、釀酒師。坐在咖啡廳裡品嚐卡布奇諾的遊客,哪能想到自己是在曾經的破羊圈裡呢!

思路打開了,奔頭就多了。村裡“沾光”的遠不止民宿主,還有村裡經營餐飲、零售的店鋪,種植果樹的村民。石光長城精品民宿每年從石峽村及周邊村採購2萬斤鮮海棠,用來製作海棠系列產品。每到豐收季,石光長城精品民宿還幫助銷售裡炮蘋果、幫水峪檳子,人多了,果農的銷路也打開了。

打響一個品牌,富裕一方經濟。長城村的產業結構韌勁十足,村民的好時光還將延續……

新活力

古井、練兵場、燒窯廠……在幾代人的努力下,石峽村內的長城至今保存着原始風貌,石峽峪堡關城遺址尚有留存。作爲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充滿歷史積澱的人文建築精華,也吸引無數人爲之着迷,爲之付出。

20世紀60年代,一個年輕的英國少年威廉·林賽從一本地圖冊上“邂逅”中國長城,從此魂牽夢繞。1986年,30歲的他首次到訪中國長城。此後38年的時光裡,林賽探索長城、研究長城,並以實際行動保護長城。

長城是一磚一石一日一夜修建起來的;長城之旅,也應當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地接近終點。林賽從嘉峪關徒步,經過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北、北京……他把自己探索長城的經歷寫成書,成爲長城保護的提倡者和踐行者。

“長城不僅是一箇中國故事,也有長城之外的故事,還有全球故事。”林賽說。他的最新作品《金色長龍》,就是寫給孩子們看的。因爲,孩子就是長城的未來。

長城有挖不盡的文化資源,寫不盡的民族之魂。“五更天,莽莽的蒼山遠接天際,一道長城在山脊蜿蜒,如同巨人伸開的長臂,把大大小小的山峰攬到自己的懷裡……”在衆多知名作家筆下,“長城”是常見的元素。

隨着長城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更多封存的歷史記憶有了新的表達方式。

位於八達嶺長城景區的特色旅遊文化街彙集了衆多文創店鋪,其中“長城禮物”是八達嶺長城第一家原創文創店。店員張瑩正忙着爲遊客講解商品。在設計師的奇思妙想之下,長城磚化身可以“挖寶”的考古盲盒。明小兵、秦始皇、昭君等“長城天團”IP形象既可愛又有溫度,深受遊客喜愛。

“長城禮物將古老長城與年輕人喜歡的產品類型巧妙地結合起來,煥發出青春時尚的另一面。”張瑩說。

演不盡的文化故事,舞不盡的精彩演出。今年,大型沉浸式情景劇《夢華·長城》在北京世園公園上演,一幕時光,夢迴千年;八達嶺夜長城璀璨奪目,“茶馬互市”雕塑、“不到長城非好漢”文化牆等也成爲遊客打卡的熱門點位。作爲北京乃至全國最具人氣的長城段落之一,八達嶺長城早已成爲世界感知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長城IP,越來越活化在人們面前。

好消息還在不斷傳來。北京延慶提出,將用兩年時間,將“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延慶段打造成國內一流、情景交融的文旅廊道和鄉村產業振興廊道,而長城腳下的石峽村,將被打造成全國長城村落文化的示範與代表。緊抓文旅發展新機遇,北京正持續推進長城文化資源活化利用,讓古老長城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韓秉志 來源:經濟日報)